因為帝王之好。
元蒙皇帝出身遊牧民族,崇尚藍天白雲,因此元代時青花瓷,扶搖直上成為瓷色之主流。
而黃釉瓷,依然沒什麼存在感。
儘管如此,黃釉瓷也並未自暴自棄,而是在默默無聞中等待着爆發的時機。
走進明代,黃釉瓷終於迎來了小宇宙大爆發的時機。
明代永樂、宣德、成化等朝都燒制有黃釉瓷,但品質最好的當屬弘治黃釉瓷。
弘治黃釉色調純正,有如初開的葵花色一般,明亮嬌嫩,才達到了歷史上黃釉的最高水平。
現在傳世的代表作不少,像是黃地綠彩雲龍紋盤,明正德時期生產,現在藏於國家博物館。
還有一隻黃釉盤,是明弘治時期製作,現在藏於首都博物館。
從這隻盤子就可以看的出其燒制水平,這一時期,絕對是黃釉瓷的巔峰時期。
弘治黃釉的造型十分豐富,碗、盤、尊、罐為常見的造型。
其中獸首尊是代表性器物,尊的肩部通常有兩隻獸首進行裝飾。
器物通體施以黃釉,釉色十分純正。
這是弘治時期非常有名的祭祀用器,即使在清代也有燒造。
還是說那件明代弘治時期傳下來的嬌黃釉盤,就是典型性器物。
其釉色嬌艷可人,黃亮如雞油一般,澹雅宜人。
除底部施透明釉之外,通體施以黃釉,展現了低溫黃釉瓷器的最高製作水平。
從大量傳世品看,弘治朝的黃釉瓷,釉色幾近無差,說明當時黃釉瓷的燒制工藝已相當成熟。
既然說到了明代的黃釉瓷,那麼自然就不能不提一下成化。
黃釉瓷畢竟是古代君王專屬的瓷器,也是控制最為嚴格的一種釉色。
而說到黃釉,就不能不在場提起壽州窯。
最早的低溫黃釉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而最早的高溫黃釉,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
這些黃釉瓷的主要作坊,就是以壽州窯為代表性的瓷窯。
壽州窯,位於我國淮南境內,是唐代非常着名的古瓷窯。
陸羽的《茶經中,也曾提到過壽州窯。
壽州窯,以黃釉瓷器見長。
這個窯口燒制出的瓷器,其胎體厚重,質地細膩。
特別是黃釉瓷器,色澤十分雅致且透明光潤。
釉面有細小的開片,造型端莊大氣,製作工藝精湛。
這種釉色,作為帝王御用之色,正是因為其色正黃。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帝王御用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