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殘片。
該塔的塔磚上,有絕對紀年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
另一處是1970年在江浙紹興環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殘片。
該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證明此塔建於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這十餘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殘片。
胎質有的較粗,有的較細。
紋飾有菊花紋、圓圈紋、弦紋、線紋等。
青花發色前一處的較濃、發黑;
後一處的較澹。
發色較黑者,應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緣故。
江浙本身就有着豐富的鈷土礦,這些青花瓷應該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鈷料。
它們與唐青花,並無直接的延續關係。
而經過了唐宋的發展,到了元代,就是因為大一統,所以元代統治者能夠得到的資源更多。
此時的青花瓷,才真正發展起來。
成熟的青花瓷,就是出現在元代的景鎮。
我們現在都知道,元青花瓷的胎,採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
這使胎中的氧化鋁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
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
胎色略帶灰、黃,胎質疏鬆。
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
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兩種,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
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艷,有鐵鏽斑痕。
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兩種並用的情況。
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墓器等類。
尤以竹節高足杯、帶座器、鎮墓器最具時代特色。
除玉壺春底足盪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
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
勾勒渲染,則粗壯沉着。
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
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
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
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
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
元代的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嵴、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凶勐。
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
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
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
蕉葉中梗為實心,主要是填滿青料;
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