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體以青花繪就,層次豐富,佈局得宜,毫無繁縟之感。
釉色泛青,釉質細潤瑩白,胎釉結合緊密,與青花翠藍之色互為映襯,相得益彰。
腹部繪「五子登科圖」,人物神態各異,動靜結合,古典韻味極濃。
筆意精微,圖中景象呼之欲出,蘊含文雅祥瑞之氣。
這算是天啟朝,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最後是崇禎朝,這一朝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還不如天啟。
此時的青花瓷特色,跟天啟也差不了多少,最多也就是落款不同。
款識的問題,之前陳文哲已經梳理的十分清楚。
所以,在做天啟瓷器的時候,變幻一下底款,崇禎的瓷器也就有了。
之後就是清代的青花瓷,清代前期青花基本都採用浙料。
但由於青料製備技術和繪彩工藝的不同,因此各時期青花呈現不同的特點。
順治時期禁止出口貿易,工匠們爭奪國內市場,所繪的紋飾迎合大眾需求,表現出社會環境的封閉狀態。
青花紋飾沿襲明風,同時創新,以洞石紋飾、梧桐葉紋飾為主,凸顯順治時期的社會環境的寬鬆。
這一時期的風格特色還是很顯着的,比如看這件青花洞石芭蕉鳳穿麒麟紋罐。
它高,寬,圓口,短頸,豐肩。
罐體鼓起,下腹略收,整體顯得豐潤飽滿、穩當厚重。
通體內外施白釉,白中泛青,瑩潤素雅。
腹部繪製鳳穿麒麟紋飾,以芭蕉、山石為背景,瑞獸繪畫栩栩如生,山石勾勒流暢灑脫。
青花濃澹有致,明朗清新,釉色白潔均淨,畫面生動賞心悅目。
順治青花器的種類有不少,器型較少,主要有爐、觚、瓶、大小盤、碗、罐等。
胎體總的來說較粗糙,大器如爐、大盤、觚等胎體厚重,小器如小盤、碗等胎體則較輕薄。
但也有個別器物胎質細膩、緻密的,可見糯米狀。
底釉多白中閃青,有的還略顯泛灰,釉層稀薄。
青花料應是浙料和石子青兩種並用,致使發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藍。
其中爐的青花發色多顯青翠,其它器物的發色多顯灰藍。
紋飾多見花鳥、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獸、瑞獸、芭蕉、雲氣等。
其中也有一些大器,代表作有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
此件青花大罐尺寸可觀,胎體厚重,器壁線條流暢,上豐下斂,呈挺拔之姿。
腹部繪纏枝牡丹,佈局繁密而有序,筆意酣暢灑脫。
所繪牡丹飽滿碩大,飽滿艷麗,風姿典雅。
釉色瑩潤光潔,青花色澤澹雅自然,頗有水墨寫意趣味,生動活潑。
加之體量頗豐,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順治之時雖然也是連年戰亂,但是相比崇禎,一個是王朝的開創期,一個確實末世,自然是不能比。
順治之後,就是康熙。
到了清代最鼎盛的清三代時期,其開創者康熙朝,其青花色澤鮮麗,瑩澈明亮。
此時青花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層次分明。
這時用分水法繪彩,僅用一種青料,便可充分表現出景物的陰陽向背、遠近疏密,使畫面富有立體感。
這種多色階的青花,突破了傳統平塗的單調,使青花如同五彩般繽紛多姿,因此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譽。
這種精品瓷器,康熙朝做了不少。
流傳下來的精品有青花卷葉文蓋罐,規格不算太大,高只有16,寬。
這隻大罐直口,短頸,鼓腹,圈足。
整器釉面,光潤有澤。
青花發色濃郁,胎質堅實,釉層青亮。
器身青花繪變形卷葉紋,整個畫面構圖極為飽滿,佈局嚴謹。
紋飾繁而
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典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