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都市小說 > 我的系統不正經 > 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似藍似綠,妙不可言

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似藍似綠,妙不可言

    鈞窯和汝窯瓷的區分,很多方面都是很明顯的。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比如燒成溫度,汝瓷的燒造溫度是100°c。

    再者,汝瓷胎體吸水率較低,這一點跟鈞瓷完全不同。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燒制溫度方面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還有,當鈞瓷溫度燒到100度時,再往上升溫是比較緩慢的。

    第四,燒制工藝方面不同。

    鈞瓷由於燒制溫度高,要特別注意它的燒成以及防止變形。

    底部足的部分,往往施用濃度較低的芝麻醬稀釉做一處理。

    由於汝瓷的胎體吸水性低,也不易變形,工匠們往往把胎體施滿釉,做一處理後用支釘支燒。

    這一項也是本質上的區別。

    第五,汝瓷和鈞瓷釉層內的釉泡不一樣。

    這一點我希望朋友們用放大鏡(最好是80倍的)仔細觀察,就知道了。

    鈞瓷釉裏面的釉泡密集,且分散密佈並有些韻稱;

    汝瓷釉內的釉泡則稀疏,有種隱約感。

    「鈞汝不分」一說,對真正的行內人來說,並不難區分。

    雖然窯口使用的原料基本相同,工藝大致相似。

    甚至兩地工匠,相互學習和借鑑。

    更有甚者,一些窯口既燒鈞瓷,也燒汝瓷,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獨特現象。

    在當年古窯址的挖掘調查中,天青、天藍和帶紅斑釉的某些傳世之物,在禹縣、臨汝兩地窯址內也確有殘片大量存在。

    這就是在收藏界普遍流傳的「鈞汝不分」一說的由來。

    實際上,鈞瓷和汝瓷作為河南兩大著名瓷種,不論是釉料成分還是燒制工藝,都有很多不同:

    剛才說的是釉料的化學元素不同,其實在施釉的厚薄上也有不同。


    鈞瓷一般施釉較厚,汝瓷施釉則比較薄。

    在燒制工藝上,也不同。

    鈞瓷一般是在底足內外掛滿釉,而圈足露胎呈芝麻醬色褐黃。

    而汝瓷如盤、碗、鼎等器物底足掛滿釉,好似用釉將圈足包裹起來,而在圈足內部用支釘燒的一種方法。

    燒制之時,除了溫度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胎質之上。

    胎質不同,在密度上也就不同。

    鈞瓷的氣泡是密集型,而汝瓷的氣泡是稀疏型。

    因此,所謂「鈞汝不分」一般是針對古瓷而言。

    因為在當時,所燒製作品的色彩,沒有多少的區別。

    而如今的鈞瓷和汝瓷,根據釉色的豐富和變化,就能加以識別。

    而對於天青、天藍、月白之類的釉色,如果你稍加細心,也會發現有很明顯的不同。

    認真研究起來,鈞窯和汝窯的區別很多。

    宋代有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但其中北宋官窯、哥窯迄今為止都沒有發現明確的窯址。

    即使專業研究這方面知識的行內人,依然沒法能給你一個準確的答案。

    而傳說中的柴窯,更是絕世罕見而無流傳——那麼在說鈞窯和汝窯之前不得不提柴窯。

    柴窯,不是指柴燒製成的窯,而是因為後周第二代皇帝叫柴榮。

    一天驟雨初歇,天空青碧如洗,這位周世宗看這顏色極好。

    於是就吩咐燒窯官說:「這雨過天晴的顏色我極喜歡,速速去給我做一個來,做不出來給你咔嚓了!」

    雨過天晴雲破色,這般顏色做將來。

    後來推測是燒出來了,歐陽修曾經這樣形容柴窯:柴氏窯色如天,聲如磬,世所稀有,得碎片者,以金飾為器。

    和柴窯天青色最接近的就是汝窯,為了達到記載中的燒制工藝高度,北宋時設窯汝州。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裏這樣描述:「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

    其它的容易懂,那「土脈滋媚」什麼意思呢?

    是指瓷



  
瘋神狂想推薦:  宇宙最強礦工  重返80:從黃大仙開始致富  都市藏真  大隱  超級生物探測器  
隨機推薦:  腦海帶着一扇門  呂布的遊戲  虛空極變  快穿之路人有毒  輪迴樂園:遍地是馬甲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我的系統不正經"
360搜"我的系統不正經"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