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口,深腹,圈足矮小,底足內無釉,底心有一處類似荸薺狀凸起。
胎色白,釉色瀅澈,內外滿釉,為典型樞府窯器型。
碗內口沿一圈忍冬紋飾,並飾暗花紋,碗心柿蒂紋內飾一梵文文字。
碗外沿一道弧紋,並飾暗水波紋,外腹下部飾蓮瓣紋和八寶紋。
這隻碗釉色瀅澈,內外滿釉,紋飾由紫、藍、孔雀綠、琺瑯釉勾出,其間飾嵌金片。
碗的胎秞精緻,色白而純美,釉下印花刻畫精細,為樞府瓷之上品無疑。
在釉上五彩紋飾之中,除了結合傳統紋飾外,還雜糅了諸多異域紋飾和多元文化,這個是元代治器十分顯著的特點。
這隻碗紋飾風格,融合了中原漢地文化,藏地佛教文化及西域中亞文化的諸多要素。
而瓷器本身尚白的風格,又來自蒙古貴族的喜好。
首先碗外壁一周的蓮瓣紋及雜寶紋,即代表了經典的藏地佛教特徵,始見於元代,流行於明清。
所取寶物形象較多,元代有雙角、銀錠、犀角、火珠、火焰、火輪、法螺、珊瑚、雙錢等。
明代又新增祥雲、靈芝、方勝、艾葉、卷書、筆、馨、鼎、葫蘆等。
因其尚未形成定式,任意擇用,故而稱雜寶。
此件大碗的雜寶紋,可與諸多同時代青花器物對比印證。
另者,碗心開光內以藍秞彩書寫梵文,為不動明王之「種子字」。
在密教中,種子字表示佛、菩薩等諸尊所說真言之梵字。
每尊佛或菩薩都有其特殊的證悟,或所住的法門,每一佛部聖尊都有「種子字」。
它是生起一位聖尊的「種子」,真言行者修習「本尊法」時,通常都先觀空性。
然後在空性中出現地基、蓮座,再在蓮座上觀種子字生起,變為本尊,方得顯現本尊的一切功德。
又「種子字」能從一字生多字,所以為「種子」。
它具有引領真言行者頓顯功德、契入本性之功效。
若無此字,無以令真言行者聞諸尊之功德而發心修行。
而不動明王被視為毗盧遮那佛的忿怒化身,在諸明王中是最高尊者。
於漢藏佛教之中都有較高聲譽,與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合為三尊主供佛像。
不動明王周身呈現青藍色,故而種子字亦用藍色表示。
明王右手持智慧劍,周身火焰,以憤怒的形象示人,表示驅魔斬鬼無往不前。
由此可見,此件大碗不但是一件工藝奇絕的元代皇家瓷器工藝品,更是具有特殊意義元代貴族禮佛用器,地位更加尊貴。
餘下的線條及點綴裝飾和填金工藝,則反映出了源自中亞的文化影響。
波斯-阿伯藝術中,以幾何圖形抽象化曲線紋樣為基礎。
他們吸取並發揚了,埃及地區棕葉卷草紋的曲線風格,和薩珊波斯紋樣的象徵性。
形成了以連續曲線和對稱幾何紋飾,不斷重複為主要特徵的獨特妝飾風格。
其注重線條的對稱性和幾何圖樣精確的數學比例,給人以連綿不斷而又複雜精美的質感。
此件大碗外壁上,以連續弧線勾勒的藍釉彩線條,與我國傳統用瓷器裝飾所用的平直單弦紋,雙弦紋有很大不同。
這種紋飾擁有鮮明的中亞地區藝術特色,連續的弧線組成類似中亞伊斯傳統建築中的尖頂建築的剪影。
每隻向下的尖上,還綴有花卉紋垂飾。
這種類似鈴蘭或吊鐘海棠類的植物花卉,大量出現在波斯-阿伯-伊斯藝術之中。
大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中亞粟特風格山羊紋把杯頸飾、科爾多瓦大清真寺中央圓頂邊飾等文物之上,這種花卉作為一種經典垂飾反覆出現。
此碗使用的特殊紋飾,展現了一個時期之內藝術領域相互交流和影響的成果。
當然,這更是
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直接說多少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