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瓷墩作為一種常見的家具不僅數量較多,普及區域廣泛,類型豐富,裝飾華麗精巧。
而且在陶瓷發展史上、家具發展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所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瓷墩的器型、紋飾包含了豐富的文化信息,不同的圖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內涵。
瓷墩的工藝,濃縮了古人制瓷藝術的精華。
這樣的精華作品,陳文哲自然要好好研究一下。
歷朝歷代的瓷墩,都是中空的。
說是瓷墩源自對熏籠的仿效,熏籠必漏空,瓷墩也就亦然。
這個發現初始令人吃驚,進而又覺不足為奇。
本不相干的兩件事物,一旦搭配到一起,就不知會弄出什麼狀況來。
比如將瓷墩輔之以彩色錦墊,旁邊再設一梳妝枱,那分明就是美人剛去餘溫尚存。
比如將瓷墩靠於炕沿,墩下再偎上兩雙龍鳳鞋,那就活脫脫醞釀出一股股柔情蜜意來。
悠遠的傳統文化,總能給人以出奇不意卻又意在其中的經典表達。
現在陳文哲面前就有一隻瓷墩,它原為一對,乃是古人院中亭園之坐物。
相對於室內瓷墩而言,顯得略為清瘦。
墩高30厘米,腹圍126厘米,面徑35厘米,腹部略鼓。
屬缸胎醬釉,腹部上下各雕有乳釘紋一圈,排列有序,粒粒飽滿。
墩壁中間浮雕有兩朵盛開的大朵牡丹,線條疏密有致,色澤飽滿柔潤。
兩邊有手摳,鏤空的,堆塑成俯首獅子頭,威風凜凜的模樣,這是沿襲明代的裝飾手法。
腹壁另雕有列稱的回字紋,使整個畫面以靜襯動,相互呼應,不僅傳達了榮華富貴、高官厚祿之寓意,還影射着惟我獨尊的王權意識。
除瓷檄外,我國還有繡墩、藤墩,但總也搶不去瓷墩的風光。
瓷器是我國文化的代表之一,我國素以瓷國著稱,的英文單詞就有陶瓷的意思。
我國瓷器最常見的有三大類:一是飲食起居用具,如碟、盤、罐、壺、盅,以及涼枕、瓷墩等;
二是陳設玩賞器,如各種賞瓶、花盆、鼻煙壺、人物像、佛像等。
三是文房用品,如筆筒、筆洗、水盂、筆架等。
(本章完)
第一千九百三十章以靜襯動,相互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