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中比較出名的杯子,還有李具杯(大)121件。隨夢小說網 http://m.suimeng.co/
屬於斫制木胎,表髹黑漆,里髹朱漆。
耳上面佈滿渦狀雲紋,雲紋之間以曲線和折線相勾連,耳下面繪有簡化的三角勾連雲紋。
外壁上分佈有上下兩組圈帶狀紋飾,外壁上部用朱漆在黑地上勾畫一圈勾連渦雲紋(包括兩耳側面)。
外壁下部繪一圈仙鶴紋,兩端和兩側各有一組對稱的仙鶴,共四組。
底部中央用朱漆書寫「李具」二字。
這種杯子長165、寬14、高65厘米,重230克。
就讓有大的李具杯,那麼就肯定有小的,而且還不少。
李具杯(小),總共發現了127件。
它們也是斫制木胎,表髹黑漆,里髹朱漆。
耳上面佈滿渦狀雲紋,雲紋之間以曲線和折線相勾連,耳下面繪有簡化的三角勾連雲紋。
外壁上分佈有上下兩組圈帶狀紋飾,外壁上部用朱漆在黑地上勾畫一圈勾連渦雲紋(包括兩耳側面)。
外壁下部繪一圈仙鶴紋,內底上用黑漆書寫「李具」二字。
與李具杯(大)紋飾基本相同,僅形制略小。
這小點的杯子長13、寬11、高4厘米,重135克。
這些是能明顯認出來的漆木器,除了這些我們熟悉的,還有一些不熟悉的,但是能夠看出來是生活用器。
比如卮,在海昏侯墓中就發現了14件。
這些卮均為圓筒形,直口,直壁,平底。
依據卮的尺寸與紋飾,可分為朱漆卮、黑漆卮、小卮,共3種。
海昏侯墓中發現了朱漆卮1件,為卷制木胎,通體髹紅漆,僅在內壁口沿處髹一圈黑漆。
外壁飾黑漆描繪的雲氣紋、三角紋和變形鳥紋紋飾帶。
未見器蓋、耳鋬。直徑23、高17厘米,重820克(圖九)。
黑漆卮1件,屬於夾紵胎,表髹黑褐色漆,里髹朱紅色漆。
器表飾雲氣紋、鳥頭紋。
口沿處有一圈銀釦,器表中部和底部均有一圈銀箍。
有雙環耳鋬,未見器蓋。
直徑16、高14厘米,重400克。
小卮11件,也屬於夾紵胎,外髹黑漆,內髹紅漆。
有器蓋與雙環耳鋬,器蓋呈圓形,圓弧頂,直壁,直口,圓唇,頂上有一銅製提環。
外壁上朱漆描繪一圈三角形和變形鳥頭紋,紋飾帶上下各有一條邊線。
直徑9、高85厘米,重90克。
那麼什麼是卮呢?其實很簡單,漆卮是盛酒或飲水的杯子,用木片棬曲而成。
一般其形狀為圓筒形,上有可進一手指的鋬,有雙鋬和單鋬之分。
1977年在阜陽西漢當陰侯墓中出土的圓筒形漆器目,就名為「卮」。
漆卮是周秦漢晉之際廣泛使用的飲食器,是當時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戰國時期的漆卮不多見,其形態接近後來的圓筒杯。
卮為古代的飲酒器,質地有銀、銅、漆、玉、陶等。
墓葬中出土的漆卮不少,比如銀雀山出土2件漆卮,是金雀其形狀類似杯子。
這些杯子器身為圓筒形,多為平底,或底下附三足。
另外還在同一個地方出土3件漆卮,多為單側鋬耳,也有兩側都設耳或無耳,有的器物單側有
考古發現的漆卮,主要分佈在川都鳳凰山,有蓋或無蓋兩種。
漆卮的精品主要還是出現在漢代,因為漢代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輝煌時代。
兩漢四百年的歷程,造就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漢代漆器在繼承戰國漆器的基礎上,迎來了空前的發展。
正是因為漆器的發展,影響了酒具的風格,漆器酒具逐步代替青銅酒具,盛行於漢朝。
和青銅器相比,漆器雖不如銅器那樣經久耐用,但其華美、輕巧中,透露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