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出土的汗墓,據各墓葬發掘報告的年代推斷,及所出漆器的基本特點,大抵以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發佈的「改正朔,易服色」詔令為界,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大筆趣 m.dabiqu.com
屬西漢前期的墓葬有八座,出土的漆器都不少。
其中湖沙國丞相、第一代軑侯利蒼及家族墓,馬王堆2號漢墓出土漆器200多件,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完整漆器316件,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完整和帶銘文漆器184件。
湖沙咸嘉湖望城坡吳氏長沙王后,漁陽墓出土完整漆器500多件,及大量被壓壞的漆器殘片4000多件。
湖沙砂子塘1號湖沙王室墓,出土完整漆器7件及大量漆器殘片。
沅陵虎溪山第一代沅陵侯的吳陽墓,出土大量被壓壞的漆木器殘片約296件。
湖沙咸嘉湖象鼻嘴長沙王吳著墓,出土完整漆器3件,及大量被壓壞的漆器殘片。
湖沙咸嘉湖陡壁山長沙王后曹墓,出土漆器數百種等。
這批漆器不但數量眾多、紋飾華美,且器類豐富,保存甚好,反映了漢初漆器工藝發展的真實狀況。
屬西漢後期的墓葬共6座,其中長沙望城風篷嶺1號長沙王后墓。
永州鷂子嶺泉陵侯家族成員劉墓,出土腐朽漆器殘片。
永州鷂子嶺1號第三代泉陵侯墓,出土漆器殘器數件。
永州鷂子嶺2號泉陵侯夫人墓,出土帶銘文漆殘器12件。
湖沙楊家山劉氏長沙王室墓,出土了帶銘文漆器殘片
湖沙楊家山304號高級貴族墓,出土1件漆盒殘器。
這批漆器不以數量取勝,而以高難度的工藝見長,體現了西漢後期漆器工藝的日益精湛。
秦代和漢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時期。
上述所徵引的一大批漆器資料,主要出於楚舊地的南湖。
這裏受秦中央王朝統治時間不長,即便到了漢初,原有楚文化對漢初漆器的影響,或許比其他地域更為強烈。
但這仍不失為,解讀漢初漆器工藝發展狀況的上好材料。
湖沙國特定的歷史地理環境,使南湖西漢王侯高等級貴族墓漆器,既有先秦遺風的傳承性,又有受漢初社會結構、觀念意識變化等外界因素影響而發生的變異性。
這一文化現象倒與托馬斯·哈定的文化進化論觀點一致。
具體說來,其漆工藝所體現的傳承與變異,表現在功能與工藝兩方面。
在說南湖西漢王侯高等級貴族墓漆器功能的傳承與變異時,我們將從最能體現漆器功能的器類和器形兩個因素來考察。
由此得出結論:禮教含義退卻、實用功能漸強。
其依據也不少,首先是漢初漆禮器的品類和數量驟減,實用器日益增多。
先秦時期器具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人們都要按禮制的規定來執行,並規定了專門的禮儀器具,諸如用鼎制度,按西周禮制。
比如「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東周時宗法制出現衰落,諸侯已越制使用天子之制。
至漢初,用以鼎為代表的器具,來別等第的先秦遺風仍在不同程度地因襲。
馬王堆1號墓出土7件漆鼎,3號墓出土6件漆鼎。
馬王堆1號墓遣策記載漆(陶)鼎制,仍沿用了先秦的上卿之禮。
這說明在漢初上層貴族,仍部分保留舊禮制。
但遣策記載的用鼎數為九、七、三牢。
另有陪鼎3套,而隨葬實物則為7個漆鼎,說明遣策所記為大祭時實用禮器,只用於祭祀,不隨葬。
隨葬鼎反映了墓主人的等級身份,體現了漢初明器制度。
這說明漢代在承傳先秦禮制的同時,出現了變異。
到漢武帝以後,漆器品類上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西漢後期墓葬根本不見漆鼎。
漢初漆器組合,也仍有一定禮教含義。
如漆匜、盤同出,說明完全繼承了先秦沃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