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曜變天目盞很漂亮,但是最漂亮的還是其內的窯變,也就是斑痕。讀字閣 m.duzige.com
特別是其內油滴狀的藍斑,真的宛若星星鑽石般,灑落在夜空之中。
整隻茶碗如同一個宇宙,包裹着碗心的一輪皎潔明月,給人以仰觀宇宙般的強烈震撼感。
最能表現宇宙變化的莫過於此此類, 這就不難理解其「碗中宇宙」稱號的由來。
稻葉天目擁有宇宙般夢幻的釉色,其本身也猶如一顆絢爛的繁星。
這在陶瓷史乃至藝術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它好像是穿越千年的歷史,在為我們講述了大宋王朝的輝煌。
可惜,對於曜變,至今還沒有公認的仿品問世。
不過,沒有高仿、精仿,卻不意味着沒有人研究這個。
通過學習,加上陳文哲自己積累的制瓷經驗,他還是對建盞有點獨特理解的。
從曜變斑紋的形態與分佈狀況,陳文哲推測,其形成機理是高溫氣泡機理。
高溫氣泡,陳文哲之前有所研究,但是沒有深入。
現在看來,他必須要好好深入研究一下了。
值不夠,他這一次研究,可不是製作秘色瓷,也不是製作青瓷,而是製作黑釉瓷。
從現存的三件曜變傳世品看,碗外斑點極少。
其原因是碗外器型呈凸狀,氣泡較早破滅。
由於曜變在高溫燒成,由氣泡破滅形成的斑點很容易散開。
在還原氣氛作用下,三價鐵迅速轉化為二價鐵,二價鐵是強熔劑,很快就熔入釉中, 使斑紋消失。
這裏還涉及到華北油滴, 這種現象屬於低溫氣泡機理, 而建窯油滴屬浮萍機理。
高溫氣泡和低溫氣泡,區別還是很大的,特別是華北油滴。
那麼什麼是華北油滴?有時候看到一種盞,感覺很眼熟,像建盞。
但像就是嗎?再仔細看看,資深的盞友很快就發現,那不是建盞,那是華北油滴,也是黑釉的一種。
那什麼是華北油滴呢?油滴有兩類,一類是建窯油滴,另一類是華北油滴。
這兩類油滴外觀粗看很相象,所以經常被人混為一談。
實際上,它們的形成過程和外觀特徵區別很大。
最主要的是燒制條件不同,建窯油滴的燒成溫度在1300攝氏度之上,而華北油滴在1240攝氏度左右。
建窯油滴必須在還原焰中燒成,而華北油滴在氧化焰或還原焰中都可以燒成。
再就是形成機理不同,華北油滴的形成機理可以概括為氣泡機理。
建窯油滴的形成機理可以概括為浮萍機理,浮萍就是池塘水面上浮生的青萍。
最後是建盞與華北油滴外觀特徵不同, 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的外觀特徵是由它們的形成機理決定的。
這裏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華北油滴斑點是均勻分佈的, 因為它是由氣泡形成的。
有釉的地方就有氣泡,所以斑點佈滿整個釉面。
而建窯油滴的斑點是隨機而生的,所以分佈不均勻,有疏有密。
其次,華北油滴斑點大小與釉層厚度密切相關,因為釉層越厚氣泡越大,「火山口」也越大。
一個「火山口」的凹坑,拉平後就是一個斑點。
而斑點的形狀,也取決於凹坑被拉平時的形狀。
建窯油滴的斑點大小,與釉層厚度沒有必然關係。
關鍵在於包裹團大小,所以同一件茶盞上不同部位的斑點大小疏密,都可能差別很大。
而斑點一般呈卵形狀,這是因為燒成溫度高釉流動強,包裹團受向下的拉力所致,若拉力過大,斑點則成條形狀。
再有就是建窯油滴釉流動強,使碗口部位釉較薄,不黑又很乾澀。
而在碗外靠底足處,有一圈明顯的聚釉。
華北油滴釉不易流動,燒成後碗口不會脫釉,聚釉現象也不明顯。
最後建窯油滴斑點內,有肉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玄之又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