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似乎有離家的衝動,幾千年前的先賢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現在的小資們憧憬着說走就走的旅行。
其實這是很奇怪的行為,為什麼大家喜歡放棄熟悉的環境去到一個陌生之地呢?
江川曾經在陽光明媚的午後,坐在李英愛家明亮的客廳里眺望漢江,有些恍惚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裏。
李英愛也摸着他的臉頰問過:「在您內心深處,真正驅使您來首爾的是什麼?」
這麼聰明的女人,恐怕不會相信一見鍾情一類的話,江川半開玩笑:「因為受韓流影響,您是韓國最美的女人。」
這最接近真實答案,他無法停下追求美的腳步,所以來到了漢江邊。
李英愛有些嗔怪:「所以您是來支持韓流的?」
這話也不能算錯,江川幫忙寫《師任堂》,不僅僅是支持,還身體力行地幫忙了。
兩人很自然就聊起流行文化,李英愛無疑是韓流的功勳人物,不過她卻不太認同韓娛已成潮流這個說法。
「韓流被誇大了,實際的傳播範圍遠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廣,在東亞小範圍內韓娛取得了一定成功,畢竟地理上相鄰,文化上也接近,但在其他地方的存在感是很低的。」
對於她能有如此清醒的認識,江川還是很感興趣的,畢竟這方面韓國顯得有些膨脹。
他故意說:「存在感不低吧,感覺全世界都喜歡韓流,人們看韓國電視劇,韓國的偶像歌手到處巡迴演出,甚至登上各地的排行榜。」
李英愛的想法可能只敢說給江川聽,不過的確有一定道理:「這恐怕是錯覺,與過去相比韓國流行文化確實受到了更多關注,但並未進入其他地區的主流生活,遠不是潮流。
的確有韓國歌手登上了北美的音樂排行榜,那是因為在米國有大量韓裔,相當大程度幫助傳播了韓國流行文化,但在其他地區就做不到。
如果您去問一個普通的米國人或者歐洲人對韓娛的看法,對方大概率不明白在問什麼。
甚至在中國和曰本這樣的近鄰都不行,據我所知中日兩國喜愛韓國流行文化的基本上限於年輕女性,受眾面並不廣泛。」
對這一點江川表示了認同:「米國的流行文化影響全世界,但您問我目前最熱的團體有哪些,我也答不出來,就更別說其他國家的。」
李英愛也談了她在歐洲的一些體驗:「我這兩年幾次去歐洲,只在商場的化妝品櫃枱隨着韓國化妝品能看到韓國明星的宣傳品,歐洲人對東亞的了解程度很低,其實也不太能分得出來誰是誰,或者壓根不知道那些海報上的女人是韓國還是中國、曰本的。
歐美都距離東亞太遠了,其實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不願意與外來文化交融,不僅僅是韓國流行文化,其實任何其他外來文化都很難突破這個障礙,盲目認為自己的文化流行全世界是有害的、愚蠢的。」
江川的《藍色是一種暖色調》正在北美上映,之前也已經在歐洲賣斷了些播映權,實際上也遭遇了同樣的困境,如果沒有斯嘉麗那張面孔撐着,票房成績很可能要差很多。
於是兩人很自然就聊起了江川未來的創作,比如雄心勃勃的真人版《進擊的巨人》。
當李英愛得知江川打算啟用曰本演員主演,提出了與韓流困境類似的兩個主要問題。
一是種族,無論大家是否承認,實際上每個種族都更習慣于欣賞同種族的藝術作品,而目前的世界是西方在主導,亞洲面孔不是主流,白人才是。
另外就是語言障礙,一部日語的電影很難在歐美世界傳播,何況還是說着日語的人在拯救世界,這一點可能連中韓觀眾都未必願意接受,更別說歐美人。
「除非您能像李小龍那樣打入米國市場,米國市場足夠大,而且具有全球影響力,如果能夠在米國取得成功,那也意味着能在全球取得成功。」
這些江川都贊同,同時也知道學習李小龍的模式很困難,他實際上是個米國人,而且擁有四分之一猶太血統,這一點得有清醒的認識。
李英愛甚至說:「其實東亞人創作《進擊的巨人》這樣的故事,更適合中國人,中國才是個大陸國家,生活在歐亞大陸上
第二百八十八章 國際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