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七八個人編一伍,雖然人力配比較為合理,但是並不太好管理。道友閣 m.daoyouge.com
最簡單的方法,還是十人一伍。
查着方便,管着也方便。
李孟羲大致數了下,今天一起來宰牲口的屠夫,有二十四人。
義軍萬餘人,屠夫二十四人,這個比例,應該合適,或許偏高了。
為什麼李孟羲認為比例是偏高了呢。
因為李孟羲想起了前世,村里兩三千人,有一家賣肉的,平日這一家賣肉的隔十來天殺頭豬,足以供應全村的肉食,甚至逢年過節,鄰村的人都有來買豬肉的。
而且現代人生活水平比較高,每月都買不止一回肉。
而古代普通百姓,可能一年到頭吃不上一回肉。
在前世,一家屠戶能供應三四千人,在古代,供求的不同,可能一家屠戶,能供應四五千人。
也就是說,義軍現在萬人,按照平均人口比例,屠戶也就那麼三四個才對,這其中還包括張飛張翼德這個有名屠戶。
感覺人數不太對,李孟羲不由撓頭。
李孟羲離神機妙算,尚差十萬八千里。
太稚嫩了,太想當然了。
古代都是大家庭,一家是屠戶,男丁是殺豬的,上至此男丁的老父,同輩的大哥二哥三哥,晚一輩的子侄們,肯定也都會殺豬的手藝。
所以,萬人的人數,李孟羲猜測屠戶三四個是平均比例,把個,換成戶,一萬人有三四戶專門殺牲口為生的屠戶,這個數量就對了。
三四戶,每戶五六個左右會屠宰手藝的男丁,加起來,不正好二十人左右。
一頭不知是被雨淋死的,還是被雨聲嚇死的牛,還有一頭騾子,被屠夫們屠宰完畢。
裝肉的工具是大筐子。宰好的肉塊就放在筐子裏,放了滿滿三筐,剔乾淨肉的牛骨,被屠夫們用斧子斬成一段一段的,裝在了另外的筐子裏。
之前讓民夫們紮營的時候散出去找樹枝藤條什麼的編筐換糧,這段時間下來,編的大筐這不就派上用場了嗎。
要不是軍中有足夠的筐子,哪能一開始要宰牛,這麼快就把筐子收集到了。
八字鬍老人用袖子擦着汗,意氣風發的主動走了過來,「軍師,俺們把牛宰好了?看,俺老漢手藝如何?」
老人很有性格,李孟羲笑着回答,「老人家的手藝,一看就是經驗累月練出來的,依我看,這眾人之中,屬老人家手藝為最!」李孟羲毫不吝嗇的讚賞到。
老人聽了李孟羲的讚賞,背着手爽朗的哈哈大笑。
見屠夫們也是忙完了,「諸位,忙了一晌了,這樣,一人拿點零碎,算是酬勞……噫?腸子為何丟在地上?」李孟羲疑惑,他本意是讓屠夫們拿點腸子牛肚兒之類的雜碎,因此才打眼去找雜碎在哪,然後看到了牛腸被屠夫們隨意丟在地上,和爛泥混在一起。
牛腸也是能吃的啊,問了屠戶老人,老人把頭搖的撥浪鼓一樣,說腸不能吃,吃了會害病的。
一旁的其他屠戶也都說,老輩兒傳下來的規矩,腸子不能吃的。
李孟羲很清楚的知道,不管是豬腸羊腸還是牛腸,都是能吃的。
難道古代人不吃的嗎?
不對啊,像清朝,也是古代,貧苦大眾買不起肉,又要補充體力,只能買些切碎了混在一起煮的腸子肚兒子心肺肝之類的來吃。
難道,中原地區,一開始是不吃動物腸子的嗎?
有這個可能,因為腸子和穢(喵)物接觸,處理過程很骯髒,再加上如果處理不乾淨,人吃了極易生病,所以經驗傳承下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古人並不會吃動物腸子的。
古人接受食用腸類,應該有較長的一段接受過程。
腸子屠夫們說什麼都不要,李孟羲只能讓屠夫們自己看着自己拿點牛肝牛肺什麼的,每人切個一斤帶走。
不是大氣什麼的,而是李孟羲估摸不清一斤大致多重。
讓屠夫們自己拿點東西走,有人老實,老老實實隔了一小塊,有人賊頭鼠腦的,以為李孟羲看不見,
第二百三十七章 尊長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