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隨即又問起了魏郡的戶口增減。
據他所知,經過多年大戰,魏郡應該沒有近五十萬人。
楊俊早有準備,一一解釋。
魏郡現有的人口中,只有六成,大約三十萬人是魏郡本地人,這其中還有一部分原本不在名籍,是大戶的部曲、佃戶,也就是所謂的隱戶。最近增加的四成人口中,有一半是剛剛落戶的黑山軍,還有一半是兗州人。
黑山軍落戶的事,劉協知道,所以楊俊簡單地說了幾個數據,然後就將重心放在了兗州遷來的百姓上。
兗州經歷的戰事比冀州更為慘烈,戶口損失也更多。山東太平之後,不少外出逃難的人陸續返回,卻發現兗州並沒有推行度田,除了陳留之外,連試行度田的郡國都不多。
後來聽說天子在魏郡度田,不少人就跑到魏郡來了,前前後後有十萬人。
其中有些人是去年就回到了兗州,但一直沒有得到安置。
劉協越聽越覺得不對勁。
兗州沒有度田,他是知道的。他在冀州強行度田,就是要給兗州打個樣。但兗州人返鄉後得不到安置,不得不逃到魏郡來,這事就有些離譜了。
大戰之後,人口劇減,拋荒空閒的土地很多,不應該是很好安置嗎?
楊俊解釋說,兗州拋荒的土地是多,但真正的良田卻有主。那些人大多有一定的實力,否則也不敢在兵荒馬亂的時候留在兗州。趁着大量百姓外逃,他們不花一個五銖錢,就將那些良田收為己有。現在這些人又回來了,想去討回自己的土地,也要看自己有沒有這個實力。
劉協聽完,手有點麻。
他搓了搓手指,強忍着罵人的衝動。
老子就在魏郡,與兗州一河之隔,這些混蛋還這麼肆無忌憚。要是老子回了長安,他們又該如何無法無天?
更重要的是,如此明日張膽的事,朝廷中居然沒有一點反應。
如果不是楊俊說起,他根本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你將魏郡的情況寫成奏疏呈上來,朕要細看。」
「唯。」
劉協回到中軍,命人將蒯越找來,通知他準備接任魏郡太守。
蒯越大喜過望。
他隨大軍行動大半年,也沒什麼戰事,整天就是訓練。原本還等着接任魏郡太守,後來得知楊俊做了魏郡太守,心也就涼了半截。
天子雖然許了他魏郡太守,但形勢有變,有所調整也是常有事的。
突然之間,魏郡太守的印綬就擺在面前,藐越有點懵。
劉協也沒和他多說什麼,只是讓他儘快和楊俊完成交接,以便楊俊趕到趙國上任。
蒯越喜出望外,謝恩之後,就趕去見楊俊。
聽楊俊將魏郡的情況做了一個介紹,蒯越且喜且憂。
喜的是楊俊已經將大部分麻煩事都處理完了,就連今年的秋糧都已經徵收完畢。他只要蕭規曹隨,就可以做個安穩太守。
憂的是楊俊做得這麼好,他如果想給天子留下深刻印象,將來還能再進一步,難度實在不小。
左思右想之後,他找到了龐統。
龐統聽完蒯越的擔憂就笑了。
他對蒯越說,楊俊的確很有才幹,但魏郡的發展才剛剛起了個頭,上升的空間還有很大,你根本不用擔心沒事做。
天子的目標是實現王道。什麼是王道?不僅僅是百姓安居樂業,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衣,七十能食肉,更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度田只是基礎,解決百姓最基本的溫飽而已。
如何才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對眼下的魏郡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糧食產量。
魏郡的土地能養活近百萬人,現在卻只有五十萬人,還有不少土地拋荒。要將這些土地利用起來,就要改進工具,提高生產能力。
要改進工具,就要建立工坊,招聘工匠,打造效率更高的農具。
這些都是你可以做的事。不要急,如果能在一個任期四年之內完成,每年都能讓糧食的產量有兩成左右的提升,四年之後,你就算不是考功第一的太守,也是知名的
第929章 後生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