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之所以在眾目睽睽之下兌現自己此前對降卒的承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讓被俘的十幾萬叛軍知曉此事,他是朝廷的親王,能夠代表朝廷,他的作風就是朝廷的作風,得讓這些被俘的叛軍知道朝廷多有仁義,絕不會虧待為大唐出力賣命的士兵。
長生抬手示意降卒站立起身,隨後轉身向東,沖席地而坐的被俘叛軍高聲說道,「爾等目無王法,忤逆謀反,實屬大逆不道,罪大當誅……」
不等長生說完,被俘的叛軍就開始驚呼聒噪,只道先前已經答應他們只要放下兵器就能保全性命,此番竟然出爾反爾。
「肅靜!」不遠處的釋玄明催動靈氣,施出了佛門獅子吼。
獅子吼不同於提氣發聲,聲傳四野,震盪心神,一聲肅靜過後,整個戰場鴉雀無聲。
長生繼續說道,「朝廷向來正大光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爾等為虎作倀,對抗朝廷,實乃死罪,但眼下正值朝廷用人之際,便暫留爾等性命,容爾等戴罪立功,以贖己過。」
由於戰場上降卒太多,長生每說一句話都會停頓一段時間,以免眾人聽不清楚,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他只要稍作停頓,戰場上的降卒就會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見此情形,長生怒氣陡生,「再有人竊議發聲,即刻誅殺降卒,一個不留!」
如果敬酒好使,罰酒也就不會出現,正是因為敬酒有時候不好使,所以罰酒才有存在的必要,聽得長生言語,整個戰場上瞬時死寂一片,鴉雀無聲。
長生隨後沒有立刻說話,而是挑眉冷視眾人,此時戰場上的降卒已被嚇的亡魂大冒,別說低聲說話了,便是放屁都不敢。
長生一直不說話,降卒就一直緊張,因為在他們看來長生此時已經動了殺機,之所以一直不說話就是在等着有人不知死活,觸其霉頭。
足足幾十滴水的工夫,長生都沒有說話,由於過度緊張,戰場上的降卒無不滿頭大汗,此時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有人無知無畏,蹦出來叫嚷挑釁,進而連累了自己。
好在不知死活的人並未出現,等了良久長生終於再度開口,「爾等當時刻牢記,爾等曾經助紂為虐,反叛朝廷,此時皆為戴罪之身,日後若敢違抗軍紀,消極怯戰,當數罪併罰,斬首滅
門。」
長生故意將滅門二字加重語氣,不是每個人都吃敬酒的,不識抬舉的大有人在,吃硬不吃軟的人也遠比吃軟不吃硬的人要多的多。
長生隨即又道,「但爾等也並非沒有出頭之日,只要聽從號令,勇敢作戰,立下軍功,便可抵消前罪,若是屢立軍功,當累功擢升,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長生說到此處轉頭看向不遠處的釋玄明,釋玄明會意,再施獅子吼,「王爺訓話,你們記住不曾?!」
聽得釋玄明言語,戰場上的降卒這才出言發聲,由於膽怯羞愧且無人引領,回應之聲便多有雜亂。
長生本想轉身離開,突然想起一事,便再度提氣發聲,「內兄張善真人乃上清天師,而今官拜太師,統領三軍,先斬後奏,生殺予奪。」
只要長生開口,降卒便不敢說話,而沒有得到他的允許,連出聲應答都不敢。
將該說的說完,長生這才轉身離場,他並未領兵統帥,之所以越俎代庖出言訓示,主要是為了讓降卒擺正自己的位置,任何人犯了錯誤都要付出代價,這些降卒自然也不例外,天下沒有幹了壞事兒還能逃脫懲罰的好事兒,這些降卒手上大都沾了新軍士兵的鮮血,別以為打不過投降了就能徹底免罪。
而這些話也只能由他來說,因為他的名聲不好,出了名的心狠手辣,這些話由他說出來,能夠更好的震懾降卒,如果由張善說出來就達不到這種效果了,一來張善雖然恩怨分明,卻極為仁善,而壞人往往不怕好人。再者張善是上清天師,有些話說出來有損他的天師形象。
至於最後一句話則是直接表明了張善與自己的關係以及朝廷所賦予張善的權力,得明確告訴這些降卒張善是自己的大舅子,而且張善權力極大,他們的死活只在張善一念之間。
待長生離場,張墨快步迎了過來,雖然沒有說話,卻沖其投來感激眼神,因
第四百八十七章 陣前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