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分為上下兩卷,長生用了七天時間將上卷辨症施治的內容盡收腦海。
能夠做到過目不忘固然難得,但最難的還是舉一反三,做不到舉一反三就不能活學活用,不能活學活用就是死搬教條,照本宣科,遲早會闖下大禍。
人之所以會生病,根源就是體內的五行出現了盈缺失衡,以不同的藥石進行扶正糾偏就是施治,但這看似簡單的辨症施治卻蘊含着無窮的變數,以風寒為例,同樣的症狀,男女下藥就不一樣,男子為陽性,下藥時陽性藥物就要略減。
同樣是男子,不同的年紀下藥也不相同,壯年男子比老幼男子陽氣要重,下藥時陽性藥物還要再減幾分。
可不能小看減少這幾分,一張藥方由幾種乃至幾十種藥物組成,牽一髮而動全身,一種藥物份量的減少,其他藥物都需要作出調整,有的要減幾分,有的則要加幾錢。
此外,書里記載有幾千種藥物,搭配組合複雜而微妙,這種感覺很難用言語描述,就像手下有幾千個不同的士兵,在敵人來襲時要根據敵人的不同自兵營里挑出能夠戰勝敵人的士兵出城迎戰,在挑選士兵時不但要權衡這些士兵能否打敗敵人,還得考慮到派出去的這些士兵會不會自相殘殺,窩裏鬥。
推研學習的同時,長生腦海里經常會浮現出一個奇怪的想法,那就是殺人比救人容易,世人常說是藥三分毒,這話不假,一張藥方里通常只有一到兩味主藥,其他的全是輔藥,輔藥的作用有時候只是克制主藥的弊端,並沒有治病的效果。
如果只考慮藥物對病人有利的一面而不考慮其副作用,那開出的藥方就可能害死病人。
悟性低的人紙上談兵,悟性高的人觸類旁通,在記憶推研藥方的同時長生還發現了另外一個規律,那就是藥理與道理其實是相通的,任何事情都有陰陽兩面,遇到一件事情時不但要考慮到好的一面,還得考慮到它不利的一面。
以大補氣血的人參為例,肥胖之人不宜,失眠夜驚之人不宜,脾胃虛寒之人不宜,如果下藥時只想到人參的好處而沒有考慮到它的弊端,開出的藥方就可能加重病症,氣血兩虧的病人本來就需要靜養休息,結果服藥之後不化飲食,夜不能寐,那等同把病人給害死了。
這個藥理若是用作人生道理,那就是看似很好的東西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要給別人一樣東西,首先要看別人需要什麼,別
人需要的東西才是好東西,別人不需要的東西,給予者非要一片好心的強加給別人,很可能會害了人家。
一個好大夫可能不精通人情世故,卻一定明白陰陽道理。
長生隨身帶了很多乾糧,他飯量也不大,一天半個火燒足夠了,天氣乾燥寒冷,火燒也不容易腐壞。
再加上他自山村長大,可以自林中尋找可吃的草根,最常見的就是杏葉沙參和桔梗,前者俗稱老母雞肉,後者俗稱光棍頭,根莖肥大,可以食用,入口也沒什麼異味。
除此之外他還會釣魚捉蝦,他身上有個擦石火折,還有半袋鹽巴,生計沒什麼問題,不過他很少生火,因為擔心煙氣會暴露自己的行蹤,只是偶爾在中午時分生堆篝火,選用的也都是乾柴,儘量減少煙霧。
換做旁人,離家日久免不得想家,但他一直孑然一身,只有老黃與他作伴,老黃死後他再無牽掛,獨居山野也不感覺寂寞,只是偶爾會為巴圖魯等人擔心,不知他們身在何處,境遇如何。
確定將上卷完全記住,長生將其付之一炬,這些東西若是被別人看到,會暴露他的身份並為其帶來災禍。
下卷長生看的很慢,上卷他是抱着推研學習的心態,但下卷他是將其當做驗證和考驗的,削了一方木片將書頁遮住,只看右側症狀,不看左側藥方,根據症狀自腦海里斟酌配比,開出藥方,認真推敲之後挪移木片,再看孫真人所開藥方,然後兩相比對。
最初幾頁他想出的藥方與孫真人的藥方差別很大,孫真人乃是神醫,開的藥方肯定不會有問題,有所不同自然是自己開的藥方有瑕疵,抱着這種心態推敲斟酌,查找差距,不惜耗時費腦也要想明白孫真人為什麼這麼下藥。
這個法子是最耗費心血的法子,也是進步最快
第三十九章 歧黃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