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默接到林道士的電話後想了很久。
吃辣條?辣條什麼個什麼鬼?!
因為不知道辣條到底是什麼,所以張子默還特意上網搜索,又給科里的兩個小護士去了電話詢問辣條。
原來是大麵筋,這玩意吃了之後會導致長達半年以上的腹部不適麼?張子默覺得這個說法相當不嚴謹。
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適,也不會是大麵筋導致的。
雖然覺得林道士有些多事,但張子默還是給予了極大的尊重,他掛斷電話後聯繫相關護理人員等患者來就診。
足足等了將近一個小時,張子默才接到患者家屬的電話並見到患者本人。
患者10歲,身型削瘦,看着像是營養不良。
張子默第一個感覺是寄生蟲類的疾病。
詢問病史才知道患者在去年7月份的時候和同學一起在學校外面的小商店買了一包辣條,大家分吃。
奇怪就奇怪在辣條上。
只有患者出現問題,其他人都沒什麼反應。
大家一起吃辣條的當天晚上患者就自訴腹脹、腹痛,於當地鎮醫院就診,醫生認為是消化不良,讓口服健胃消食片。
這是噩夢的開始,孩子的母親記得很清楚。所以她一口咬定是因為吃辣條來的,對此張子默無話可說。
要是辣條有問題,其他孩子為什麼沒事?孩子母親也解釋不了這個疑問,但張子默能看出來她的倔強。
可是患者並沒有任何好轉,大半個月後孩子的肚子越來越鼓,家裏也擔心,就帶着患者去縣醫院就診。
b超結果患者家屬也帶來了,張子默愕然看見腸道壁增厚以及腹水的診斷。
吃包辣條就有腹水了?張子默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這些都只是巧合。
當地縣醫院醫生考慮大概率是結核性腹水,讓孩子去傳染病院繼續明確診斷。
輾轉至傳染病院後醫生也考慮是結核導致的腹水,住院檢查。但不管怎麼查痰培養都沒有檢出結核分枝桿菌,無法定診,只能做對症治療。
遲遲沒有確定診斷,患者的父親一氣之下帶着患者來到林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兒科。
兒科醫生否定了結核性腹水的可能,因為有口服刺激性食物(辣條)的既往史,初步診斷為過敏性紫癜。
因為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只給予對症治療、加強營養。
在這之後孩子倒是略有好轉,可不到半個月又出現腹部疼痛。家裏沒辦法,只好再去更上級的醫院——省城醫大一院兒科就診。
張子默知道這對於一個農村的患者來講已經做到了極限。
醫大一院的醫生診斷和林州市醫院兒科的診斷一樣——過敏性紫癜。
患者既往史至此為止,診斷是有了,可患者一直沒什麼好轉。昨天她腹部疼痛加重,所以在疫情下患者的父親壯着膽子帶孩子出來看病。
了解完病史後,張子默體檢發現患者全腹疼痛。
過敏性紫癜?因為什麼遲遲不愈?張子默並不這麼認為。他諮詢了幾個兒科主任,也沒什麼結果。
張子默坐蠟。
他一想起來林道士,心裏就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類似的患者應該送去兒科,而不是找自己一個重症的主任才對。他知道吳冕吳老師很忙,所以能不麻煩吳老師儘量還是別麻煩。
只能聯繫梁主任。
要是沒有疫情,梁主任年後就要帶着自己的人馬來醫大五院,算是自己人,張子默也沒特別的在意。
聽了張子默的介紹又開車來看了一眼患者,梁主任沉吟了很久。
「張主任,我怎麼覺得這個診斷不靠譜呢。」
「那你怎麼認為?」
「我覺得像是一種很少見的病——嗜酸粒細胞胃腸炎。」
「呃,這個太少見了吧。」張子默道。
嗜酸粒細胞胃腸炎是一種少見病,不算特別罕見,張子默說的沒什麼錯。
「一般來講嗜酸粒細胞胃腸炎通常累及胃竇和近端空腸,我倒是見過幾例,這不是看見了麼。」梁主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