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科幻小說 > 日月永在 > 第四百零三章:勾勒二五計劃的藍圖(三)

第四百零三章:勾勒二五計劃的藍圖(三)

    隨着大明經濟改革和對海貿易的逐步側重轉移,福建作為有着上千年開海貿易經驗的地區,可謂是一時出盡了風頭,畢竟,福建的泉州港是自南北朝時期就坐上了海貿的龍椅,唐時成為海外萬國來華的主要登陸點。

    朱允炆自己也去過泉州,親身感受過福建地區的富庶和繁榮,這堂大會,福建本身就應該是朱允炆口中的『你看看人家』,說與其他貧困省學習的榜樣,褚知節急哪門子。

    「啟稟陛下,臣奏福建之事,是因福建沿海富而內陸窮,加之境內山山相隔,又添交流不便,是以隨着福泉二州日趨繁榮後,致使貧富懸殊急劇拉大。

    『寧做閩東一文書,不做閩西一知府』,說的就是現在福建的官場現狀......」

    朱允炆聽的微微蹙眉,抬手打斷了褚知節的話:「你說的這個情況,你作為福建的左布政使自己處理不了嗎?此番朕召你們自全國各省而來的目的,是解決你們當地解決不了的難題,而不是有問題都推給朕、推給內閣。」

    貧富懸殊、海陸差距,東富西貧這些地理位置帶來的問題是必然存在的,而作為一省布政,在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就應該要有自己解決的能力,而不是什麼都往朱允炆這個皇帝御前一報,然後就不用問事了。

    那還要地方官幹什麼?

    「臣,有心扭轉,但阻力頗大啊。」

    褚知節苦笑,硬頭皮繼續說道:「現在的福建,以泉州為中心,甚至連福州都在為泉州讓路,泉州一府稅賦足堪福建一省各府總和,如此一來,大量泉州系官員就成了氣候,臣本想調一批泉州懂經濟、搞發展的縣令去閩西北做知府,調不動人啊,你說臣總不能把他們都給撤了吧,這豈不壞了泉州改革的大好局面。」

    說到這裏,褚知節還小心翼翼的瞥了一眼內閣的方向。

    此間的事他早都匯報過,但內閣從來都不支持他更撤泉州的官員,甚至明確批覆,哪怕只是一個縣令的更替,福建都要向內閣匯報,泉州的人事領導權早都變更了。

    誰讓泉州的經濟地位在那放着呢。

    不是逼不得已,褚知節都不想當着那麼多人的面向朱允炆進行匯報。

    寧做閩東一文書,不做閩西一知府。

    能在泉州府當地方縣令,哪個腦子有坑的去閩西北當知府,別的不說,就地方方言都聽不懂。

    福建畢竟是有着複雜的語種體系和山山相隔產生的習俗差異化。

    「所以你提出來這個難題的目的是什麼,找朕要權還是要人?」

    要人朱允炆鐵定是沒有,他現在自己這邊會搞經濟的能手都缺呢,南直隸腳下就新上任的應天府尹王雨森會推動城市化和工業集群化,有為了經濟翻天覆地的勇氣。

    見褚知節支支吾吾的勁頭,朱允炆便直接說道:「你是福建的左布政使,福建一省的發展你說了算,不是泉州知府說了算,這個問題不用議了,你回去後該怎麼指揮就怎麼指揮,如果還出現抗命的現象,先從泉州知府開始撤職。」

    這下褚知節才面露喜色,屁顛顛的躬身謝恩。

    而褚知節的問題得到解決,也給了其他所有人一個信號,那就是他們已經看出來,這次大會是皇帝鐵了心要幫各省解決所有發展上的問題,要權給權,要錢給錢。

    大刀闊斧動改革,一門心思搞發展。


    別整天到晚的得過且過,中央支持力度放在這裏,下一個五年,再有哪個省叫嚷着老百姓吃不起飯亦或者還出現餓極生反的事,那可就要輪到他們這些做主官的倒大霉了。

    於是,自褚知節之後,一個個開始排着隊的把各自省內的棘手事提出來,朱允炆也是當場就要求內閣和各部拿出解決意見,即使當場無法解決的,也要立項,定下解決的期限。

    「各省的問題都講完了,那朕就希望你們能夠在接下來的五年把這些問題處理好。」

    朱允炆的目光掃光,十幾名各省大員齊齊躬身:「請陛下放心,臣等絕不辜恩。」

    「好,朕等你們捷報。」

    頷首,朱允炆一轉話題:「通政司把各省立項的問題都記錄下來,一併登報刊發各地,不能光咱們自己在這奉天殿裏埋頭說,也要說與全國的老百姓知道,讓百姓們一道監督着,諸卿需知,施政好不好,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人群中的許不忌忙拿筆寫了下來,皇帝的經典語錄又能添上一句了。

    說完了各省之後,其實才是這堂大會的重頭戲,因為接下來的議項,就是定二五計劃的明確任務了!

    不僅朱允炆這個皇帝重視,各省的主官也一樣重視,因為他們知道,走出了奉天殿,明天他們就會齊聚文華殿,跟內閣一道商量攤派的比例。

    內閣首輔楊士奇走了出來,拿出了一份早已擬定好的奏疏,當着烏泱泱上百人開始朗聲誦讀。

    「奉上諭定國策,臣奉天殿大學士楊寓並內閣四位同僚共擬始自建文十一年至建文十五年,朝廷諸部其期應達事項,現上呈陛下、下報諸省。

    吏部,五年內全面完成省考、國考與傳統科舉之交接,地方各省府縣置公員司,負責其管理內讀書人參加科考通過後的公員身份管理,不再授予秀才、舉人等功名。」

    這第一件事就堪稱是重磅炸彈。

    這標誌着自隋唐始的近千年科舉制度正式推出歷史的舞台!。

    將來天下的讀書人不會在參加自地方開始的縣式、府式、院式,然後鄉試、會試、殿試等傳統考取功名的道路。

    他們不用在考取功名,但晉升的路線卻將會更加的簡單。

    地方府縣缺胥吏的時候將名額報到省府,省府批准後,地方府縣與一年一度的省考時在當地進行考試招錄。

    凡經過省里公員司批卷通過的考生就擁有了公員身份,標誌着正式步入仕途。

    胥吏,不再是傳統意義上所謂終身制,與官有鴻溝之別的壁壘相阻,胥吏一樣可以做官,因為所有的地方官不存在由進士出身的讀書人直接空降了。

    連進士這個功名也不會有了。

    從建文六年《建文大典》的編修落定,到預計的建文十五年完成省考、國考,朱允炆和內閣將用時十年,將科舉制埋進了墳墓。

    可以預料,幾十年後的大明官場形態會更加健康,因為每一名地方官員都是從最基層一步步升起來的,不會在出現所謂熟讀四書五經、經史典籍,十幾年連門都沒出過的進士老爺直接做縣令甚至知府同知的現象。

    這項提議是許不忌主動向內閣提出來的,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不第的落魄舉人公,如果不是朱允炆這個皇帝,他一輩子可能都是一介酸



第四百零三章:勾勒二五計劃的藍圖(三)  
煌煌華夏推薦:  大明太師  首輔  楚書,太祖皇帝本紀  
隨機推薦:  荒古武神  我怎麼又火了  霍格沃茲的遊戲製作人  萬神主宰  都市神級聖醫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日月永在"
360搜"日月永在"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