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長的會議也有結束的時間,當隨着最後一個中樞部門的任務從楊士奇嘴裏吐口後,奉天殿外的銀月已經高懸多時了。
朱允炆起身伸了個懶腰,只覺的周身上下除了疲憊就剩下酸痛了。
「該交代的都交代完了,諸卿離宮後,通政司已經安排了居所,散了吧。」
「恭送陛下。」
轉身就走,有些頭疼的朱允炆現在只想倒頭大睡,他的睡眠質量一直不好,又連着開了兩天從早到晚的長會,委實是吃不消的。
三十二三歲的朱允炆都吃不消,何況奉天殿內這一群四旬、五旬的中年朝臣,但他們可沒有心情叫苦喊累,因為只草草休息一夜後,還有好幾天的長會等着他們呢。
文華殿,內閣會議才是辦實事的地方。
各部、各省的任務都立了項,接下來的時間,就該輪到他們在文華殿裏大打出手,伸手問內閣要錢了。
「其他人都別急着說,先把陛下準備遷都北平的事商量個結果出來。」
吵鬧聲中,楊士奇拿起自己隨身的驚堂木用力砸了一下,清脆的回音響徹殿宇之中,壓住了這鬧哄哄的現場。
「工部尚書魏均,北平左布政使孫瑜,你倆先合計一下,在北平營造新都這件事上,大約需要多少的預算和多長時間。」
倆人互相對視一眼,還是孫瑜先問了一句。
「敢問閣老,營造新都的標準是否全面看齊南京?」
「那是自然。」
楊士奇頷首:「要麼就不建,要建自然不能馬馬虎虎的草草了事,無論是都城還是皇城、宮城,一定要參照南京只能建的更好,而不能差了,順道在新城的城內鋪路上要重新規劃。」
孫瑜嘬着牙花子想了半天,才開口道:「下官直言,北平為久戰之地,前後打了近四百年的仗,其城只堪城塞所用,故周圈較小,若營造新都,必在其外重新擴建一圈外城,所用花銷之巨,無法粗量。
先說這外城,若大上兩圈,便至東西十六里,南北十一里,高築五丈,再設角樓十六、鐘樓四,僅此項,預征民夫三十萬,動工需十年。
一應建城青石,自山西輸送,需用民夫十萬。
皇城建造,巧匠萬人、民夫十萬,所有一應所需,高木棟樑,要由西南伐取,自四川、貴州、雲南輸送,運途迢迢幾千里,沿道輸送糜耗亦是巨大。
京磚鋪地,金玉雕梁,另需硃砂粉牆、琉璃燒瓦,所需能工巧匠逾萬、窯廠料坊數十,如此通算下來,請魏部堂估個價吧。」
大殿之中,一陣寂靜。
魏均艱難的咽了一口唾沫,心說小子,你是不是早就知道皇帝要遷都了,不然這準備工作做的怎麼那麼充分?
腦海里開始瘋狂的盤算起來,耳邊就聽到一個聲音。
「魏部堂算好了沒有。」
催命吶?
魏均惱火,這麼大的開銷一時半會哪能算的明白,但一抬頭卻發現,問此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夏元吉。
後者的眼神里寫滿了焦灼。
「這個,具體的一時半會哪裏算的明白,最多有個大概吧。」
魏均吭吭哧哧的報了個預算。
「如人力充足的話,僅算物料,外城一圈五十餘里,築五丈高,怕沒有個十幾年下不來,大概開銷就要兩億出頭。」
無數的汗水開始從夏元吉的腦門上滲出。
「再說皇城,皇城以元大都城改建即可,大的花銷沒有多少,左右修繕一下便成,用時一年,開銷三五百萬吧。
宮城建造,以南京皇宮為藍本復檢的話,佔地極廣,故此需拆元皇宮填部分用材,餘下自西南輸送,加開料場、窯廠,粉刷貼瓦鋪磚,總體算下來,差不多也要小十年,花銷逾六七千萬吧。」
外城、宮城一起造,十幾年竣工,總花銷近三億。
總體來說,預計的修著時間跟原時空朱棣的遷都差不多,但花銷多了小兩億。
箇中原因很簡單,朱老四遷都的時候,丁徭也沒有取消,服徭役仍然是百姓的義務。
而眼下的大明,丁徭取消,沒有說一家多
第四百零五章:勾勒二五計劃的藍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