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架由四匹高頭大馬拉動的馬車,此時正在數百名錦衣衛的衛戍下緩緩行駛在南京城寬闊且平坦的柏油路上。
你沒有看錯,柏油路,大明第一條柏油路。
蜂窩煤業的發達使用,使得大明的工人發現了煤焦瀝青,然後被拿來在南京修了新長安街。
今天是皇明三十五年的正月十四,一個踩到了新年尾巴的日子,對朱文奎來說,這是他離京赴任鳳陽知府的日子。
在南京刑房掌了幾年的刑訟之事,讓他直面見識到了太多不忍直視的陰暗,成長的很快,朱允炆決定給他一個府來練練手。
鳳陽雖屬南直隸,但不是什麼富庶的地方,即使他是老朱家的祖地。
在人文方面,鳳陽絕對算是人傑地靈之地,下轄的各州縣在歷史上出了劉邦、曹操、朱元璋三位了不得的君主。
雖然全是造反黨。
只可惜,鳳陽仿佛是將所有的氣運都用來孕育天驕雄主了,生存環境卻極度糟糕。
從洪武年的三年兩旱,到淮泗發水,再到朱允炆登基,長江連月暴雨水位崩盤,南直隸唯一一個守在的府也是鳳陽。
鳳陽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這是一句挺扎心的童諺,而實質上,無論是太祖還是繼任的朱允炆,幾十年來都沒停過對鳳陽的改造。
修繕河道、築堤、拓修水利。
防洪抗旱兩手抓,你一個內陸平原府,總沒道理再出地震、山崩這種天災了吧。
如此一來,鳳陽總算是穩定了許多年,這些年的發展也在穩定進步,成績喜人。
車廂寬大,坐三站一一共四個人,朱允炆、朱文奎、朱文圻和雙喜。
「今天送你離京,此去鳳陽,要謹慎處事,一思一行當念鳳陽幾十萬百姓在肩。」
朱允炆念叨,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交待着,朱文奎老實聽着,連連點頭。
「皇爺,出城了。」
車隊出離南京城後,車廂外響起了小聲,提示朱允炆,為安全計,該放朱文奎離開迴轉皇宮了。
「朕給你倆講個故事吧。」
朱允炆並沒有選擇讓朱文奎抓緊離開,而是又開口喊住了行將起身的朱文奎,也讓後者失笑。
自家的父皇總是喜歡講一些小故事,雖然後來回想,有很多道理在其中。
朱允炆組織了一下語言,雄渾的聲音拿來說了一段朱氏童話。
「以前有一個牧羊娃,他在山頂放羊,山腳下是村里人在耕種。
一天放羊娃在山頂看到了一隻狼,嚇得大呼狼來了,山腳的村民便拿起農具向山上跑,等到了山頂並未看到狼,就問放羊娃,孩子說,狼嚇跑了。
一群人安慰了驚惶的孩子。
等村民們離開,狼又一次回來,孩子再呼狼來了,村民們又一次集結上山,仍沒有見到狼,問孩子,其言狼跑了。村民們爬山很累,為此很不開心的嚴厲斥責了孩子。
等村民們離開後,狼再一次回來,孩子大呼狼來了,卻沒有一個村民上山幫助,最後孩子被狼吃了。」
本故事取自教孩子以誠實的狼來了,卻被朱允炆改動了一番。
文奎、文圻兄弟二人對視,都看出彼此眼中的思考之色。
這只是一個故事,因為不符合任何的邏輯,更經不起考證。
狼來了,怎麼會給村民集結上山如此充足的時間。
放羊娃在放羊,狼為什麼不吃羊而專等着吃孩子呢。
當放羊娃發現了狼,卻沒有在第一次跟隨村民下山。
種種的不合理使得這只是一個說給孩子聽的故事,但並不妨礙這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值得引申出來。
「狼是我們的敵人,而我們的敵人,往往是狡猾的,他可以一次兩次無法擊殺你,但他會等,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
而放羊娃第一次呼救、第二次呼救等來了支援,嚇跑了狼,也讓孩子在心裏認為,他第三次、第四次遇到危險的時候,都可以等到他想要的救助,形成了依賴性而忽略了危險的未知性。
村民是我們的幫手,是
第四百四十七章:文奎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