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版的求是報幾乎被廣東霸了版。
這當然是朱允炆點頭同意的。
對於廣東的技術革新進步,朱允炆很開心,但要說驚訝到瞠目結舌,這還遠遠不夠。
完善的給水、排污系統也不過是在祖先的肩膀上在稍微向上爬了幾步,而所謂的手搖水泵給水,算的上是現代自來水系統前身,這一點上,領先了時代兩百多年。
原時空要到十七世紀初,才會由約翰牛發明出來。
廣東地處南方沿海,臨近南洋和印度,各項資源都是極其富裕甚至是廉價的,加上粵商似乎與生俱來的生意頭腦、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天馬行空的思維想法,刺激技術進步的種子就算是有了可供茁壯生長的沃土。
至於對糞溺等腌臢物的提取利用,進而熟練掌握的蒸糞法、釀糞法,搞污泥堆肥,那就純粹是商人的精打細算影響誕生的了。
對不管什麼東西都物盡其用,榨乾每一份產能價值。
哪怕是屎都不放過。
能賺一兩銀子是一兩。
「曾文濟送來的本子,希望可以大力推廣這種新式住宅,節省更多的土地使用,種植經濟作物,興辦集群作坊和工廠。」
楊士奇捏着奏本,將廣東的打算一一匯報:「而且曾文濟是個有膽子的官,他只向內閣伸手希望批三千萬的專項費用,其他的,以廣東布政使司為擔保,向廣州銀行借了五千萬,又發動廣東工商聯組織粵商集資,搞了一個多億。」
「敢打敢拼是好事,我們要鼓勵地方的銳氣。」
朱允炆頷首:「刊發到求是報上吧,豎立廣東銳意改革的風向標,希望地方諸省多向其進行學********對於廣東發展的成績肯定,此時大明地方各省早都見怪不怪了。
可能只有福建、江西兩個省對此不太感冒。
後者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學風氣,堅定內心士為尊的階級思想,努力讀書學習、考錄公員才是躋身名貴的人生出路。
而前者的不屑,純粹就是因為不服氣罷了。
論財富,以泉州為首的福建並不遜色廣東,甚至在消費、娛樂的多樣性、層級性可比廣東豐富太多了,而且泉州等沿海地區的工廠也沒少建。
「陛下說過,只有實業才能興邦,他們就會搞些花里胡哨的東西,以前招商送宅府,現在更是直接建房子,然後賣房子。」
福建的官員對此不屑一顧,不過笑話之後還是端正了態度:「既然內閣行文了,那咱們就組織一個學習小組,去一趟廣州,順便見識一下所謂的新式大樓,把一些技術學過來。
順便也邀請一下他們,讓他們來見識學習一下咱們的紡織技術。」
無論是此時大明的內需還是出口傾銷到海外的成衣市場,需求量都是極大的,泉州連開了幾家大型的手工作坊都完全趕不上工。
剪裁成衣還好些,將原材料變成棉紗的過程卻是極其耗時的。
枯燥的轉換工作需要的可不僅僅是大量人手。
於是,一群上了歲數的紡婦,把主意打到了她們織造的工具上。
不懂機械運作的原理知識,她們只會一次又一次的對失敗點進行改良實驗,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幾年的折騰,還真讓她們搞出了一台奇怪的手搖式織機。
因為是幾個婦女在一起合力鑽研出來的,就取名叫做多嬌機。
這種多嬌機的紡織效率之高,幾乎是之前傳統技術的數十倍之高,一個婦女一台機器,一天紡織的量甚至超過早前一個集群作坊的出貨量。
外貿出口壓力陡然減少了許多。
福建以泉州為中心,以這款多嬌機為核心,大大小小建了幾十座成規模的織布廠,織機幾乎晝夜不息,一件件、一匹匹做工優良的成衣、絹布被裝箱,而後或走漕運輸賣到全國各地,或走海運銷往各國。
「咱們福建的成績其實是很突出的,只是本官不喜歡高調,啥事都向陛下、內閣匯報罷了,一個小小的織機,多做出了幾件衣服,算什麼國家大事?
社稷江山靠皇上的領導,靠地方的統籌和承上啟下,幾個女人搗鼓的小玩意,本官何至於拿來
第四百四十九章:新時代的黎明之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