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自行車大賽的結束,朱允炆算是做了一次直播帶貨,讓自行車這一交通工具迅速就賣的火爆起來。
城內十幾個車行一開售,連一天的光景都沒有抗住,定價一千五百文的自行車就賣的一乾二淨。
整整三萬輛。
在這個兩文錢可以買一個大白面饅頭的年代,一千五百文的購買力也就相當於後世的五百塊錢。
這是一個南京城任意家庭都能承受起的數字。
但是許不忌卻仍舊不滿足。
這位新上任的內閣首輔苦苦等了朱允炆幾個月,也沒有等到後者參加大朝會,他滿肚子的新政計劃也就因此沒法上馬,實在坐不住的後者乾脆帶着內閣和各部的主要官員離開文華殿,下跑到南京各地搞起了第一次內閣調研。
而許不忌調研的第一個地方,就是眼下銷售最火爆的自行車廠,關切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自行車的指導售價。
「價格能不能繼續下調,控制到五百文左右。」
在南京郊外,自行車廠的負責人差點都快哭了出來:「閣老,五百文這不是開玩笑呢嗎,連成本都不夠啊。」
五百文的售價,真就連成本都沒達到,更別提賺頭了。
「一輛自行車組裝下來,需要六個工人在不同的生產線進行佩件生產拼裝,原材料的花費、工人的工錢,還有出售時,要給那些承銷的商戶留一部分利潤空間出來。
如果定價五百,咱們廠家直接銷售也需要租賃門面,這又要一筆租賃費,開商戶賣車又需要招銷售的夥計,又是一筆工錢。」
陪同着許不忌一道視察自行車廠的一眾官員都沒吭聲,但大家都覺得許不忌這種提議根本就是不可能實現的天方夜譚。
「工人的工錢現在是多高。」
「一天五十文左右吧。」
五十文,也就是說一個月一兩多銀子,一年將近二十兩了?
一個工人的收入趨近一名基層士兵的年餉(不加津貼),比起十餘年前算得上翻了將近一倍。
做工總還是要比種地掙得多。
許不忌微微頷首,工人的收入增高是貼合國家下一步國策路線的,畢竟要為大規模的工業革命做準備,而工人的收入高低就是首當其衝需要夯實的基礎。
「你剛才說左右是個什麼意思?」
陡然間,許不忌想起了方才回答話中的飄忽:「一天給多少錢還有浮動不成?」
「還不是工時制給鬧得。」
廠家的負責人苦笑一聲,見許不忌不太明白,便主動說起了原委。
「以前都是一天六個時辰給定額的錢,結果有的工人身子骨弱的就扛不住,縮短工時就勢必要縮減工錢,那些年輕的身子骨壯的工人就不願意,他們寧願多做些工多掙點錢。
鬧來鬧去的沒辦法,廠里只好搞工時制,多勞多得,一個時辰給十文錢,幹得多就賺的多。」
許不忌不在多說,大致了解一遍後便離開,今天他一整天的行程安排,就是跑遍整個南京的工廠。
自行車廠、水泥廠、日用品廠、紡紗廠、製衣廠、鋼鐵廠。
各種各樣的工廠跑完之後,許不忌緊跟着又跑到城內的各大商戶調研商品價格。
從鹽油醬醋到各種衣物,再到果蔬肉食幾乎問了一遍。
最終這些數都被許不忌記了下來,拿回到了文華殿。
而一等回到文華殿,許不忌這心情就沉重了起來,說了如此一番話。
「現在看起來,別說各省地方的情況了,連南直隸腳下,百姓們的生活物價支出和收入都有懸差,咱們連起碼的日用供給都無法做到全方面的保障,這顯然是不行的,要想辦法壓低各種物資的價格。」
這種話從許不忌的嘴裏說出來,列席參加閣部會議的一眾官員們都差點沒把桌子給掀了。
南京城百萬百姓,吃飽穿暖已經是基本生活保障,每個月輕輕鬆鬆的可以吃上幾頓肉,這種生活別說放在所謂的貞觀、開元盛世,就算是書里,幾千年來也沒有過過這種生活。
還不滿足?
你許不忌跨步子也沒有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