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遼東的官員如何在于謙背後罵娘,但他們還是以最開的速度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工作。
三九寒冬、登門核計。
這項工程坐下來,整個遼東布政使司下轄的十幾個府大小官員、公員凍病了幾十個。
「傷的可以發津貼,記評優。」
誰說當公員就合該享清福、坐辦公室喝茶看報。
當公員跟當兵沒有分別,都是沖在第一線,一樣有傷病的風險。
遼東惡劣的天氣和地理問題,使得這次遼東上下是叫苦連天,但一項對官僚群體極其嚴苛的許不忌卻在事後非常的大方。
光是津貼就一口氣發下去了幾十億。
便是通賞,遼東上下各級官員一分每人都能落得一筆極其可觀的優渥。
包括早前為了讓遼東僱傭臨時人手參與工作,內閣又給遼東當地批過一筆全國各省金額最大的專款沒有用完,也被許不忌批示可以留用充做津貼發放。
甜棗給完了,對一些普查工作推進慢的府衙,許不忌也沒有留情,一道訓令下去,便摘了上下大小三百多頂帽子。
許不忌便是用這種行為來告訴天下的官員,踏實工作的,中央一定優待,但是對那種稀里糊塗混日子的,堅決一腳踢回老家種地去。
「不要給中央找理由,說客觀困難,有困難不能克服嗎?如果不能克服困難、解決困難,那朝廷要這群官做什麼,是國庫的錢多的花不完,還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沒人吃了!」
遼東上下被許不忌折騰的夠嗆,但交出來的成績單足夠耀眼。
因為併入了原朝鮮的原因,加上當年江南百姓闖關東的幾百萬人,遼東一省竟然報出了六百七十六萬三千二百四十七人。
數字直接精確到了個人。
或許在苦葉、漠河、通古斯及北的部分地區還有零星的百姓,但那些實在是照顧和統計不到,內閣倒是沒有太錙銖必較的進行較真。
就比如三部漠庭,內閣就沒有強制性要求一定要普查到多麼詳盡。
萬里大草原,加上捕魚兒海至北那片被朱允炆賜名西伯利亞的廣袤地區,以馬力疾馳,一年都跑不完,更何況遍尋人跡。
三部漠庭只統計了生活在草原上,日常生活中有往來和可以隨時徵集調動的人口。
一百七十五萬四千人。
這裏面,漢人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三十五萬之巨。
如果按照遊牧民族的習性來徵兵,僅三部漠庭,便隨時可以拉出五十萬馳騁在馬背上的控弦之士。
大明未來的敵人只有漢家兒郎內部的兄弟鬩牆,再也不會有任何一個異族可以為大明帶來任何的威脅。
地緣位置帶來的普查難度最大的幾個省和地區,無非就是遼東、漠庭、安西和烏斯藏四個地方,這裏面,安西因為是剛剛拿下,加上前後征伐打了接近十年的仗,丁口只有可憐的五十三萬,還是東察合台汗國留下來的降民。
這裏面有回鶻民,有綠教徒,也有少部分蒙古和阿拉伯裔,獨獨沒有漢人,民族組成成分對大明的統治極為不利,內閣立了項標了紅簽,算是加急待辦事項,直接留在文華殿,隨時都要召開專項會議來解決。
烏斯藏多是佛徒農奴,幾代法王也都算是順民,每隔幾年基本都會跑到南京朝聖,跪在朱允炆腳下等待加冕,加上嚴重的高原反應問題,對於烏斯藏報來的一百六十萬丁口數,內閣便也懶得細查了。
立項標註白簽就扔給了通政司,將來能想起來的話再處理。
這四個地區的總領域幾乎佔據了大明全國疆土的一大半(漠庭和遼東太大了)但總人口卻只有一千零六十四萬人,佔比極少。
而往內陸開始,這各省報到內閣的數字便多了許多。
「僅次於南直隸的是浙江,人口足有九百六十三萬餘,已經是與之前四個地區的總和近乎持平。」
戶政司的官員拿着匯總的各省報表在奉天殿內,向着包括朱允炆在內的,統治大明的最高層進行匯報。
這個數字倒是合理,朱允炆亦是頷首,畢竟浙江算是幾百年來經歷戰亂最少的地區,即使元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