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下朝的時候,李綱和吳用並肩行走着,並不是說兩人不管朝堂上如何吵,私下裏卻有多麼良好的私交,而是因為李綱和吳用互相看不順眼,都想要知道對方的下一步棋如何走,怎麼走,從而準備好對策。
說起來,李綱和吳用都不是徽宗時代的掌權之臣,而是在靖康之難中崛起的臣子,嚴格來說,兩人在大的派系上都屬於抗金派,趙桓的整個政府都是被抗金派佔據的抗金政府,最高的指導思想就是全力抗金,為國御辱,恢復漢唐榮光,遠邁漢唐等等。
但是在應天府時代,尤其是在西軍擊敗金軍西路軍之後的日子裏,抗金派就分化出了兩個派系,一個是以吳用為首的激進派,一個是以李綱為首的溫和派,吳用主張以軍國體制來創造新的大宋,以消滅金國雪恥和馳騁草原恢復漢唐榮光為最高理想,而李綱則主張首先關注民生,積累足夠的實力,然後再徐圖進取。
乍一看之下,李綱屬於理智派,吳用屬於理想派,兩人水火不容,但是李綱明顯佔着人倫大道,吳用卻失之於實際,脫離實際情況,幻想着遠大的未來,卻沒有腳踏實地,但是,細細思索一下,對於一個政府來說,把目標定的太為長遠,然後着眼於腳下,卻不抬頭看天,那麼,等到腳步足夠紮實,一抬頭,可能就迷了路。
習慣了安逸生活的臣子和國家,還能承受得起戰爭時期的巨大負荷嗎?
江南南路的三年裏,吳用深受岳翻的薰陶,知道國雖大,忘戰必危的道理,岳翻在江南南路主政時期,江南南路的廂軍無一日不戰,無一日不流血犧牲,無一日不殺人,岳翻自己身邊的親兵都要輪番出去殺敵。以期鍛煉出一支強大的軍隊,可以派上用場,事實證明,岳翻的三萬剿匪軍隊挽救了整個大宋。江南南路在岳翻主政的三年內積累下來的財富和人力,幫助大宋度過最困難的一段時光。
當然這不是說岳翻是個好戰狂人,他可是個狀元,會做無謂的事情嗎?他在命令軍隊不間斷出城剿匪,剿整個江南的匪徒的時候。也在不斷的開發本地經濟,剿匪的事情他全權交給吳用和一堆將軍來做,他自己帶着方浩公孫勝等一眾人走遍整個吉虔二州,成功的為吉虔二州打開了一條財路。
然後不計自己的身份,親自和江南大商人商討關于吉虔二州山珍野味的銷路問題,成功的為吉虔二州無數的山珍野味找到了銷路,瞬間造就了一大批富戶和山人這個新職業,另外,在賺錢的同時,岳翻親自規定了山人的職業準則和吉虔二州做生意的底線準則。即不可無限度挖掘狩獵山珍野味的規定。
要讓山珍野味有生長和繁衍後代的機會和時間,如果過度開採,那么子孫後代就會重新變得貧窮起來,所以岳翻也積極的勸農,開發荒地,甚至還親自指導一些農戶在低矮的丘陵上弄出了一種叫做「梯田」的新型田地,產量居然很不錯,本來各州縣派人來取經,想推廣,只是岳翻說這個要因地制宜。不能隨意推廣云云,才沒有在別的地方推廣開來。
這也是吉虔二州變成如今那樣富庶的原因,整個江南都沒錢的情況下,方浩帶着吉虔二州拿出了岳翻的遺澤。讓趙桓的應天小政府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成功等到了明天。
而如今,深受岳翻思想理論影響的吳用才會如此的對李綱穩健的做法表示反對,穩健並沒有錯,但是不擇時機的穩健,為了穩健而穩健。在不該穩健的時候穩健,就是個錯誤!吳用認為,此時此刻,正是軍國體制大展宏圖之際,怎能就此消沉下去,等着金兵再次來打,我們再次防守?這樣的消極思想,才是靖康之禍的根源所在!
李綱是亂世宰相,救時能臣,卻不是治世之臣,進取之臣,李綱不適合在這樣的政府裏面做宰相,做百官之首,而適合去做封疆大吏,治理地方,為軍國大事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和人力支持,這是李綱最擅長做的事情。
這是岳翻私下裏和吳用商討軍務的時候提出來的,當時吳用對李綱百般阻撓自己提出的軍務建議感到非常苦惱,岳翻就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李相公忠誠,能幹,可靠,敬業,但是卻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剛愎自用,這樣的缺點在別的職位上是可以容忍的,比如一個封疆大吏也可以,但是,作為國家百官之首的宰相,就略有些問題了。
李綱不能容人,他自己守節的
三百二十四看起來,趙桓對李綱產生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