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探馬所報,日軍的騎兵有近五萬,不用說,肯定是宇都宮貞綱的本州騎兵了。除此之外,步兵也有三四萬,還有一兩萬無甲的農兵。總兵力十萬!
「一刻鐘內,按事先佈置列陣迎敵!九州誰屬,在此一戰!」李洛下令道。
「諾!」
「喳!」
主將雷鳴般領命。如今,隨着進行順利,斬獲豐厚,李洛在軍中威望一日蓋過一日。就連蒙古軍,也莫不敬服。
很快,諸將就紛紛離開大帳,各就各位,按照事先的安排,不到一刻鐘就列好九萬人的軍陣。
李洛選擇的紮營地點,以及佈置的軍陣,都是很有講究的。
征東大軍所在的基山,是平原上一座舒緩的坡地,南邊略高,北邊稍低。前方視野開闊,極其有利於順勢出擊。
另外,九州最大的河流筑後川,就從此流過。李洛的大軍背靠筑後川,日軍根本無法利用騎兵數量優勢從後抄襲,確保了後路安穩。
這處地形,攻守皆宜,才被李洛看中。相反,日軍從北而來,所處地勢稍低,騎兵衝鋒時很容易消耗馬力。
在這,日軍所處方位,兩則空曠,無險可依,很難防守側翼。
至於軍陣,李洛選擇了帖木兒河中大軍的陣型,而且在帖木兒軍陣的基礎上,結合實情玩了很多花樣。
帖木兒大軍是中軍(預備隊)居後,重步騎混編軍團在中,輕騎兵在前。兩翼是輕步騎混編軍團。
李洛也照葫蘆畫瓢。但比帖木兒多了弩機軍團。
他把哲札的一萬蒙古色目騎兵放在最前,列為最具攻擊力的三角陣。
一萬弩機軍團和一多高麗弓箭手,放在蒙古騎兵之後。作為遠程打擊主力。
江南軍一萬重步兵以及兩千多蒙古高麗具裝重騎,組成中間軍團,擺在中間。而且重步在前,重騎在後,將重騎兵隱藏起來。
然後將自己的中軍(鄉勇和海東步兵)擺在最後,靠着河流,最為總預備隊。總之,他不會拿自己的嫡系打頭陣。
最後,將虎古的海東騎兵一分為二,與四個江南軍長槍軍團混編,防守兩翼。
如此一來,正面的攻擊力很強,而兩翼的防守也很強。
中軍的七千精銳步兵,隨時可以支援正面和側翼。
不但如此,李洛還佈置了很多損招和迷惑性的花招。
比如,為了防備日軍騎兵攻擊側翼,李洛事先在側翼隱藏了不少陷馬坑。側翼還設置了大量拒馬,但又將側翼放寬,把拒馬隱藏在軍陣中,倘若日軍騎兵進攻側翼,側翼軍團就往中間收縮,露出大量的拒馬。
等到日軍騎兵突然看到拒馬,就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
日軍騎兵數量很多,但那又怎樣?日軍騎兵的騎射技術很差,本質還是龍騎兵或者槍騎兵。而且是很多小股騎兵粘合而成的,根本不會玩兒騎兵集群作戰。他們五萬騎,也未必玩得過一萬蒙古騎兵。
另外,李洛還有對付騎兵的大殺器石炮,床弩,神臂弓。
所以的戰術配合,戰術操作,李洛都已經在軍議中做了安排。就算老將江鈞和楊青雀,也不得不心生佩服,兩人雖然是軍師,卻無法指出李洛作戰方案的不足。
唯一的問題所在,就是日軍不戰。
倘若日軍不願意以此地為戰場,而是選擇退卻,那有些損招就不好用了。
不過李洛估計,以日人的國民性格,不可能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退卻或避戰。那對他們的士氣,傷害很大。
很多時候,真的不能退。
李洛一身盔甲的坐鎮後陣中軍,黑尾蘇魯錠插在大帳之外,極其醒目。大帳內外,是三百親衛。親衛隊之外,是七千精銳,分別是鄉勇和唐軍步兵,大多數身穿唐國玄甲。
整整九萬大軍靜默無言,列出六個大陣,旌旗招展,刀槍林立,軍陣縱橫整整兩里,如城如林,軍勢雄渾,散放出滔天的氣勢。
李洛所在的位置最高,他看到前方的巨大軍陣,心中豪情萬丈,熱血沸騰。
兩年了,他終於實現了手提十萬大軍,征伐日國的夢想。
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