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之北,雅魯藏布之南,本波山下,鍾曲河邊。
赫赫揚揚的薩迦寺,就坐落在此。
吐蕃王朝煙消雲散之後,薩迦派(花教)開始掌握吐蕃的宗教大權。薩迦寺越來越興旺,高僧輩出,到元初更是達到頂峰,臻於極盛。
尤其是當代薩迦寺主八思巴,受封大元國師,天子帝師,賜號大寶法王,官授宣政院大臣,不但統轄吐蕃事務,還掌管整個大元的佛教。
八思巴本意「聖者」。作為一代大德高僧,八思巴將薩迦派的權勢推向頂峰,建立了吐蕃歷史上所謂的薩迦王朝。
可是,八思巴本質上是一位淵博學者,對權勢和俗務並不熱衷。他的興趣所在,似乎只有研究經文,開壇講法,以及天文曆法、漢家經典、建築地理和醫學。
八思巴智慧高深,學究天人,可明明擁有巨大的權勢,卻遠離權勢,不問政治。
所以,宣政院(薩迦政權)的實際大權,其實掌握在薩迦政權的本欽(執政)釋迦桑布手裏。
釋迦桑布表面上是本欽,屬於吐蕃僅次於八思巴的權貴。可實際上,由於八思巴不問政事,吐蕃大權幾乎都在釋迦尚波這個本欽之手。
事實上,八思巴變成了最高宗教領袖,政治權力幾乎被架空了。就是最底層的農奴都知道,法王不管事,管事的是大司徒(本欽的尊稱)
薩迦寺分為南北兩寺。北寺在鍾曲河北,南寺在鍾曲河南。大寶法王八思巴駐北寺,本欽釋迦桑布駐南寺。
此時,隨着唐軍東征的消息和農奴造反的消息傳來,作為吐蕃此時政治宗教中心的薩迦,已經一片風聲鶴唳。
每天都有各地的貴族和寺主,帶着家兵和護法僧兵來到薩迦。使得薩迦地區的吐蕃兵力急遽增加。
前藏和後藏的大小貴族頭人幾乎都來了。只有康藏地區(青海川西藏地)因為路途遙遠,無法趕來匯集。
加上薩迦和邏些駐紮的元軍,薩迦政權和元廷能動用的兵馬,達到了八萬人,幾乎都是騎兵,而且甲械精良,戰馬十幾萬匹。
整個薩迦到邏些(拉薩),變成了一個大軍營。除了重新組建的吐蕃軍隊和元軍,還有各寺廟的護法僧兵。另外,還有不少受到僧人鼓動的農奴,也源源不斷趕來加入抗唐大軍。
截止七月下旬,在唐軍離薩迦只有三百里時,薩迦地區的抗唐軍隊,已有十餘萬人,可謂聲勢浩大。
吐蕃畢竟輝煌過,又擁有偌大的羌塘草原,就是再沒落,也還是有些家底的。
這幾乎是薩迦政權能抽調的最後精銳兵馬了。要是這支兵馬再覆沒,吐蕃就再也沒有力量阻擋唐軍。
為了抵抗唐軍,本欽釋迦桑布還請求八思巴上奏元廷,增派援軍南下吐蕃。可是八思巴不為所動,只說了一句「世家萬世皆有緣法」,就不聞不問了。竟是當起了局外之人。
這使得釋迦桑布極為惱怒。可八思巴才是法王,他也不能怎麼樣,只能自己越級寫奏章,派人送往西域元廷。
只是釋迦桑布不知道的是,忽必烈已經派出了五萬騎兵,快到了。
八思巴的「不作為」,讓大小貴族很是不滿。甚至有傳言說,法王要降唐。這急壞了宣政院同知、元廷貴族罕兒不花。
罕兒不花名為宣政院同知,其實是元廷派駐吐蕃的大將,主要是負責吐蕃軍事,監視吐蕃人,類似清朝的駐藏大臣。
罕兒不花一度想囚禁八思巴,卻被釋迦桑布等人勸止。在釋迦桑布等人看來,法王地位尊崇,貴為帝師,德高望重,要是囚禁他,抗唐大軍立刻就會分裂。
此時的薩迦南寺「大經堂」內,吐蕃貴族和元廷將領們正在緊急議事。
薩迦南寺名為寺,但因為規模巨大,其實就是一座小型的城池,城門和護城河都有三丈,俗稱羊馬城。
大經堂是薩迦南寺的核心拉章(殿堂),殿外走廊上陳列着巨大的鎏金轉經筒,大柱長廊,很是宏偉。殿內左右兩廊供奉「不動金剛」和「馬頭金剛」,壁畫上繪製着五顏六色的「四大天王」,使得氣氛更是肅重。
本欽釋迦桑布身穿花教大袈裟,頭戴蓮花法冠,手持象徵權力的人頭骷髏」
第937、938節 不怕大唐之怒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