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個多月的發展,人革聯在胡逗洲、舟山群島兩地,終於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秋高氣爽。
胡逗洲,西田鎮。
劉老根一家正在收割水稻,金黃的水稻,讓一家人興高采烈。
他們一家五口,一共分到了50公畝地(隋朝1畝相當於現代0.77畝),雖然比起朝廷的一丁80畝少了很多,但問題是隋朝的稅收不在少數。
隋朝執行一床3石的丁稅,所謂的一床,就是夫妻倆人,另外還有麻布、生絲的定額實物稅收,以及徭役、義稅之類。
這還是隋朝規定的稅收,到了地方,官吏可不會那麼守規矩,比如大小斗、折色、強行攤派之類。
加上地主豪強、世家大族的土地兼併,遇到天災,就不得不借高利貸,或者賣田。
而世家大族、地主豪強、貴族是不繳納稅收的,隋朝和很多封建朝代一樣,都很難對這些大地主進行收稅,只能不斷壓榨平民。。
農民名義上有幾十畝土地,可一年到頭卻連溫飽都困難。
被任命為西田鎮農業站站長的胡游,帶着農業站的二十多個吏兵,來到農田幫忙。
他們帶來了八台腳踩打穀機。
「胡同志, 這打穀機真好用。」劉老根打完一把水稻, 拿起一瓶涼白開。
踩着踏板的胡游,也停下來喘口氣:「供銷社可以訂購, 一台只要1500晶幣,你們可以幾戶合買一台。」
「1500晶幣?」劉老根掰着手指頭,盤算着今年的收成。
今年胡逗洲風調雨順,水稻畝產100公斤左右, 劉老根一家種了45畝水稻, 可以收穫干稻穀4500公斤。
而收儲社的干稻穀收購價格,是20晶幣每公斤。
劉老根盤算了一下,他們一家五口一年要吃1200公斤,備用2000公斤, 還有擠出1300公斤干稻穀, 大概價值2.6萬晶幣左右。
至於晶幣這個貨幣,其實就是龍莎在舟山打造的玻璃幣。
用銅鑄造銅錢這種事情,鄭森根本沒有這打算, 現在控制區內的銅錢,只能按照銅器的價格使用,而不是貨幣。
採用玻璃幣的方案,其實是鄭森等人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結果。
因為玻璃幣短時間內不存在被仿造的可能,雖然魏晉南北朝期間,中原地區已經有玻璃製造技術了。
但是本土的玻璃製造技術,是以鉛基玻璃為方向,製造出來的玻璃, 都是色彩斑斕的彩色玻璃。
而龍莎製造的玻璃, 是鈉基玻璃,本身是透明無色的, 然後使用熱壓鑄法, 大規模生產出透明的晶幣。
雖然玻璃容易碎裂,但工農銀行是支持碎幣更換的, 只要碎片的完整度超過80%, 就可以無條件更換新幣。
貨幣這種東西, 不是就不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東西, 而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等價物。
鄭森用晶幣直接錨定食鹽、鐵器、玻璃製品等工業品,避免了貨幣信用問題。
同時也可以避免未來的一些麻煩。
一旦人革聯踏上內陸, 控制區和敵占區的交流,是很難百分百禁止的。
如果使用銅錢作為貨幣, 後果非常嚴重,因為現在隋朝的物價已經瘋了。
前段時間江南的米價瘋長,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1斗米3400文的恐怖價格。
這個時候用銅錢作為貨幣,簡直是自找麻煩。
晶幣很難大規模仿造,而且錨定了控制區的工業品,鄭森可以將其變成硬通貨。
西田鎮的農民,在歡呼今年的大豐收。
而東鹽鎮,也有了明顯的變化。
鎮長孫二狗正陪同鄭森,在視察東海海產公司的工廠, 這個公司一個星期之前才完成準備工作。
從舟山玻璃廠定製的玻璃罐子,經過高溫水蒸氣消毒之後, 被一批批送過去填裝區。
填裝區的工兵們,將煮熟的魚肉,和一些鹹魚湯, 裝入玻璃罐子裏面,然後趁熱塞入一個刷了漆的軟木塞。
來到倉管區,鄭森就
第五百五十二章 視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