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學前往天津利達紡織公司視察,視察只是表面,更多的還是為了向外界傳遞帝國對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的重視態度,實際上視察沒啥好看的。筆神閣 m.bishenge.com
畢竟紡織業再怎麼吹,那也只是個低技術水平的勞動密集產業而已。
紡織業的重要性,在於關乎民生!
一方面紡織業關乎到穿這一重要民生行業,衣食住行里紡織業佔據的就是衣這麼一大類。
能不能穿暖,能不能穿好,這直接影響到了帝國民眾的生活水平。
同時紡織業的低技術門檻,適應性廣,投資小,市場基數大等特點,讓紡織業能夠全面開花,不管是在經濟發達的廣州,松江,天津等地聚焦了大量的紡織產業,一大票中小城市也擁有大量的紡織企業。
就連王圖主政的河源府這個要啥沒啥的粵北窮山區里,都有着完整的紡織產業鏈,從紡紗到織布,印染,成衣各工序都有。
如此也就讓紡織產業,成為了很多地方,尤其是經濟落後地區發展工業的首選。
搞不了鋼鐵機械,還搞不了紡織?
這玩意有沒啥難度,搞幾台紡紗機,織布機,隨便拉上幾十個甚至十幾個工人就行,這紡紗機和織布機甚至都不一定要用最新式的蒸汽機動力,隨便搞一台二手的舊式蒸汽機都可以。
因此大楚帝國的大江南北里,紡織業才是最普遍的工業類型。
同時也是大楚帝國里工業產值,拉動就業人數最多的工業類型,同時也是拉動一大票行業一起發展的龍頭行業。
紡織業的背後,是大量的機械、化工、鋼鐵、造船、鐵路、航運等亂七八糟的行業。
這就是為什麼農業國家搞工業化的時候,往往會首選紡織業為突破口的緣故。
原時空裏,最先搞工業化的英國,靠的是紡織業,而後續的法國德國等國家一開始也是靠的紡織業。
後進國家裏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及後續幾十年裏基本也是靠紡織業過日子。
我們等到了二十世紀末期該開放的時候,一開始也是主打紡織產業。
別跟我說重工業更好,鋼鐵什麼的才是工業的基礎,大道理誰都知道,問題是能不能做到。
沒有紡織業這種勞動密集產業賺來的外匯,你拿什麼購置機械設備?沒有機械設備,你練什麼鋼鐵?
近代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是怎麼發展工業的?
模式很簡單的,一個是依靠他們自產的生絲,把生絲出口到美國等地賺取外匯。
同時從印度等地進口棉花,然後利用國內的廉價勞動力進行加工成為棉布,再出口到中國以及其他地方,賺取外匯後跑到歐美採購機械設備乃至戰艦。
生絲和棉布,這兩大類的紡織產業支撐起來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工業源頭。
沒有紡織業,近代時期的日本連機械設備都買不起,談何發展重工業啊。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時期我們的工業模式也和日本高度類似,出口也是主要依賴生絲為主……而且雙方是國際生絲市場上彼此的最大競爭對手,這種慘烈的競爭是即分高下也分生死。
從經濟角度來講,近代時期中日之間的一系列戰爭是彼此競爭的必然結果,商業競爭導致的戰爭,從清末時期一直延續到二戰。
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紀後期,我們改革開放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也是依靠紡織業以及其他低端的勞動密集產業生產產品,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打開國際市場進而獲得外匯。
8億件襯衫換1架飛機,說的就是這個模式。
而後頭的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國家,他們是摸着中國的石頭過河,搞的也是同一套的經濟發展模式,即優先發展紡織,電氣產品組裝等勞動密集產業,利用人口紅利積累工業化的資本。
這種經濟模式,用經濟學家們的話來說就是:人口紅利……
用大白話說就是:出賣廉價勞動力!
所以說什麼人口紅利的時候,別自豪……
放在如今的大楚帝國身上,當然和原時空裏的後進國家不一樣,大楚
第七百六十五章 戴勇言獻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