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回來見到的不僅只有煩心事,還有一些有趣的事情。
張春在新民大學的廣場上看了一場名為《森林》的科教電影。
故事是講一個小男孩和一隻小老虎在森林裏玩耍,尋找蜂蜜的故事。不過在尋找的過程中,森林的各種形態以及進化過程被完整表現出來。
可惜的是電影是黑白的,無聲的。解說詞有,是藝術學院的一個女生在播放時現場配音。
電影拍攝設備和播放設備都很落後,是梁思順通過林長民從法國弄回來的。
原本影片是給林學院做教材用的,沒想到小男孩和小老虎非常受學生們喜愛,也成了一個娛樂的東西。
張春對影片拍攝質量不太滿意。但是對於利用電影進行科教的方式進行了肯定。因為老百姓可能看不懂書上的理論,但是由電影來掩飾,卻能夠很快說服哪怕是不識字的農民。
張春一次在電子所聽課的時候,提起這種科教方式大加讚賞,並且說可以將電影技術繼續改進,把光影直接轉換成電子數據,在一定介質上記錄下來,然後重新讀取,還原成光影,比膠片好用。除了影像,電子記載聲音更加好實現,兩者結合才是真正的電影。
電影其實是一個信息記載技術,至少能夠完成光學顯微鏡下的生物活動的拍攝。這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把顯微鏡下很細微的光影放大,提供人們研究。這個放大倍數要遠超過人的視力。而電信號也能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可視化。比如記錄原子的放電現象,只是這種變化沒有藝術感就是了。
因為半導體和電晶體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電子所把愛因斯坦1917年提出的激光理論付諸了實踐。他們弄出了各種射線。因為這項技術,電子所專門成立了物理所。在綠湖研究院的一個山洞裏研究各種微觀物理現象。
他們正愁着如何檢測的問題,而張春講的這種電子顯微鏡以及信息記錄分析理論給了他們一扇窗戶。物理所馬上和電子所聯合組建了納米所,意思是用納米級的信息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梁思順還不知道電子所從改進光學顯微鏡為電子顯微鏡入手,將創造一套全新的拍攝和信息存儲技術。
很多技術看起來很難,但是說透了。又很簡單。關鍵是製造技術,納米所需要一整套的精密儀器製造技術來支撐。所以納米再次進行螞蟻搬家式的工作。
林長民受張春的委託,準備到德國去見愛因斯坦。看能不能把他弄到中國,哪怕是騙到中國來。張春打算的是來了就別走了。張春懂得很多先進的理論,但是實際工作是做不了的。
張春給出的誘惑是針對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給予他新民科學獎。不過要告訴愛因斯坦。相對論不是愛因斯坦首先提出了。中國古代就有論述,張春也在新民大學的講課中提出過,只是愛因斯坦用理論把它證明了,而新民大學的物理研究所用實驗進行了證明。新民學報因為是新民大學的內部刊物,所以沒有對外發行,也沒有德文版和英文版。林長民帶過去的就是刊登了物理所關於射線的文章,以及雷達原理以及射電望遠鏡原理的文章。
這些原理其實很簡單。但是新民研究院最厲害的就是精密製造和小型化研究。這已經遠超這個時代了。不是德國和美國能夠比擬的。當然,也是張春捨棄了很多美國和德**事工業中比如大炮巨艦研究方向的結果。
——————————
綠湖研究院。
隱藏在最高的山峰下面的山洞裏。安裝了三級渦輪風機。裏面一架飛機模型正在做風洞實驗,每一片輔翼的動作對飛機產生的力量大小都被記錄下來。同時檢驗的還有液壓系統的可靠性。
飛機的氣動佈局完全是後世的鴨翼全升力佈局。如果不是有固定測力的裝置。一陣風就能把這個鋁製模型吹走。
為了這架模型,飛控所化的時間遠比電子所要多。
「輕型戰鬥機就行,先只裝機炮。不裝炸彈。以後這架飛機裝上雷達和導彈,才算是真正成功。現在只實驗製造技術和發動機技術,有一點戰鬥力就行了。爭取明年能夠試飛。飛行員的培訓不能只在風洞裏模擬,那不真實。」
張春在厚厚的玻璃後面看着飛機實驗的情況。
王助、曾貽經是林長民
第五十二章 電影和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