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和飛行員都報出了準確的位置,救火及時,才沒有釀成大禍。
11月4日,東北軍馬占山部與日軍激戰,黑龍江省城陷落。
張學良,傅作義,閻錫山,韓復渠,石友三,白崇禧,馬步芳到達武漢,協商抗戰事宜。
但是除了傅作義力推以外,張學良只要求閻錫山退出河北,張為民支持武器和丹藥,派空軍參戰。但是要求接受張學良指揮。閻錫山說願意出兵前往河北,參戰,但是落井下石之心昭然若揭。這些人明着說支持抗戰,但是沒有什麼實質動作。
11月12日,宋子文和李宗仁到了武漢,帶來了中央政府的意見,認為中國現在打不過日本,應該以外交手段解決,同時為了加強軍力,各省都應該接受中央政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
張春只好退而求其次,問:「中央政府宣不宣戰?只要宣戰,我們自己解決。」
宋子文說中央政府已經在和日本政府進行外交談判,雙方都有談判方案,可以解決東北問題。沒有必要宣戰。
11月30日,蔣介石在任命顧維鈞署理外交部長的訓詞中說:「攘外必先安內,一統方能禦侮,未有國不能一統而能取勝於外者」。
至此,談判已經沒有必要了。除了張學良的代表,傅作義、白崇禧留在了武漢,其他人都返回了各省。
張春只能苦笑:「蔣介石其實說得對,攘外必先安內。但是做錯了一件事件就是以為外交能夠解決問題,日本現在陷入經濟危機,急需解決國內失業問題,執行大陸政策的強硬派佔據了主導地位,東三省他們已經屯墾很多年,這個時候不拿下什麼時候拿下?張漢卿沒有來,是擔心我會搶他的地盤。」
張春看了張學良的代表一眼,因為這位只是張學良下面一個不知名的參謀,只是來傳話的。這位參謀低着眉毛不吭氣。
「大敵當前,被日本人搶了地盤就那麼值得?」張春的臉色變冷:「我不管你們如何,我是要抗戰的。」
12月1日,武漢政府與中共的名義通電全國,決定成立人民**軍,武漢自治政府改為武漢人民自治政府。即日起,武漢人民自治政府對日宣戰。
新民報刊文說日本侵佔東北已近三月,國民政府猶未對日宣戰。內戰是內戰,但是與對日宣戰有何關係?中共自成立以來,先是相應孫先生號召,國共合作成立國民黨中央。但蔣介石背叛了孫先生的遺願,國民黨清黨以來,已經完全蛻變為了資產階級政黨。中共為了自保實行自治,但是從未脫離中央。時至今日,忍辱負重,卻沒有換來國家的安寧,反而外敵入侵由不得宣戰,天底下沒有這個道理。
毛石山發表了《論國民黨何不宣戰》的文章,說國民政府不宣戰,不過是匯集在蔣介石周圍的那些資本家怕丟了自己的罈罈罐罐。這些人滿人也罷,日人也罷,保住自己的罈罈罐罐就行了。名曰「明哲保身」,實則賣國。明朝之亡,歷歷在目也。
12月2日,宣佈了人民**軍的編制。
第一集團軍,軍團長,賀龍。政委馬俊
下轄第一軍,軍長張亮。
第二軍,軍長彭湃
第三軍,軍長葉劍英
第二集團軍,軍團長周榮,政委柳青華。
第四軍,軍長張天。
第五軍,軍長唐佳興。
第六軍,軍長楊虎城
第三集團軍,軍團長鹿鍾麟
第七軍,軍長張霖越
第八軍,軍長李鳴鐘
第九軍,軍長吉鴻昌
第十軍,軍長宋哲元
成立人民**軍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張春,委員劉英、毛石山、劉伯承、朱德。
設人民**軍顧問委員會,成員宋慶齡、吳佩孚、馮玉祥、顧明。吳佩孚和顧明兩位都已經退休了。而宋慶齡和馮玉祥不願意直接摻乎軍部的事情。但是大敵當前,軍部肯定是要到前線的,後方必須要有人主持,所以四位都答應在武漢的軍事委員會的委員不足時,補足五位,以進行集體決策。
這是一個古怪的決定。政府還掛着一個「武漢自治」的稱號,表示並沒有脫離中央政府。可是軍隊卻是完全不聽號令了,連番號也完全是自己的一套。
公報
第一百零六章 九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