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轉眼間,半個月便過去了。筆下樂 m.bixiale.com
江水因暴雨漲起,也加大了船隻的運載量。
各地的糧商,順着水路往陵陽城而來,陵陽的糧商,也從各地進購了或從別處調了不少糧食往陵陽而來。
各地的糧商恨不得將手中所有的糧食都運來陵陽,然則,他們將米糧運來陵陽之後,卻發現,陵陽雖然需糧,但根本無人有能力買糧。
一些有錢人家所需的米糧,陵陽城的糧商已能夠提供。
底層的百姓,人人手裏都無錢買糧。
官府每日會定量施粥,給災民發放足以維持溫飽的饅頭,災民寧可上山挖野菜也不買糧,一時間,大批大批的糧食,都囤積在了陵陽城裏,賣不出去。
這可愁壞了興奮而來的糧商。
甚至,連官府都不與他們糧賑災。
若是僅靠着少部分的富人買糧,又如何能將買賣做成?
可到底是做商人的,對貨物買賣幾位敏感,再聯想陵陽縣丞的一系列舉措,他們都能猜出,官府這是想法子跟他們耗着。
因此,即便糧商們手中囤積了大量的糧食,也不肯降價賣出去,便想着跟官府耗着,便不信,官府的庫存,能支撐百姓多少時候。
他們哪裏知道,雲莞提前購買了一批糧食,至少能解決周修文一段時間的救濟之困。
而陵陽百姓的生機,已經在恢復之中。
上林村徹底毀掉了,即便洪水退去,那裏也不是家園的再造之地。
雲莞帶着原本的上林村的村民,重新選擇了一處地方作為新村的修建之處。
那裏距離原來的上林村五里之遠,原先便是從上林村通往太平鎮上的必經之地,倚靠一座狀如毫筆倒插雲天的山峰,四處青翠,靠山向陽,方位極好。
只是,目前仍是荒草叢生,地面上山石遍佈。
若是休整一番,必定是極好的安家之地。
村長不在了,上林村的村民,如今幾乎以雲莞為主心骨,她說哪一處地方好,哪一處適合安家,他們便認定了那一處。
可雲莞也並不十分懂這些,還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再詢問了一些懂得地理知識的老人,方才確定了下來,那裏地勢高,這次發大水,也未曾被淹沒,只是周邊的土地不太適合耕種。
至少,暫時是不太適合的。
但沒有比這裏更好的地方了。
先是倖存的上林村的村民,自發聽從雲莞的意見,在山中伐木運出來,搭建木屋,割斷雜草,平整土地,鋪就了大路,陸陸續續在地上搭建了一座座暫時居住的木屋。
而後,便是桃花江上應徵前來修築堤壩的百姓,發現了原先上林村的村民在此處安家,便帶着家人或者告知親友前來,陸陸續續也在周邊安家落戶。
陸陸續續的,原先上林村附近的村莊,失去家園的不少流民,也紛紛往此處而來,學着上林村的村民,每隔一丈,便自動劃地八分,一家一戶修建起了暫可居住的木屋。
僅僅十日的時間,新的村莊,便已初成規模。
站在不遠處看過去,一座座新修築的干欄木屋,整整齊齊地沿着山腳往外修建了起來,曾被毀滅的村莊,正以另一種方式重生着。
也許是一起經歷了一場大災難,人們之間的聯繫,也越發親密了起來,即便曾經不是一個村莊的,但既然來到了此處,此後便是一個村裏的人。
或許今後也會發生矛盾,會有齟齬,但此刻的他們,心情是一樣的,渴望再建家園的心也是一樣的,所以顯得非常和諧。
家園再造的同時,耕地之事也未曾落下。
雲莞承包的土地,聘請了大量的短工,一邊耕地,一邊種植,而另一邊,老百姓自發開荒的成效也不錯。
她再次包下了原來上林村的村民們自耕種地的種子,一如第一次種植高粱那般給大家提供種子,看着耕地里埋下的一粒粒種子,似乎回到了當初的時候,等一個季節,便再次收穫滿滿。
原先的雲家本家,原本有十幾人,但如今只剩下五人了,便是當初與雲莞一家矛盾最深的雲承
164、重啟(2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