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三月份在李亨的持續關注下,火銃廠實現了月產三百六,超額完成了當月任務,而紙彈廠也完成了二十萬發的儲備量生產,經過培訓後的這些新婦女每個月可以給李亨帶來五十萬發紙彈的產量。讀書都 www.dushudu.com
而隨着手裏的火銃越來越多,訓練消耗也越來越大,平均每個士卒兩天能打十發紙彈,每月就是三十萬發。
打了三十萬,儲備二十萬,預計到五月底六月初出發的時候,每個士卒備彈能達到二百發,其中士卒自己攜帶一百發,後勤攜帶剩下的二十萬發紙彈。
按照正常情況這麼多紙彈足夠打一場戰役了,後世有過研究,這個時代的燧發槍,一場遭遇每個士卒平均能射出的子彈不超過五發。
剩下的要麼是敵人退了,要麼就是敵人上來了要肉搏了,根本沒有時間在發射了。
李亨覺得自己就是出去浪一年也未必能碰到四十場遭遇戰,除非是哪裏有事就往哪裏鑽,或者遇上守城之戰。
即使守城這些紙彈也夠用了,經過訓練,李亨這隻鄉勇燧發槍的命中率達到了百米內百分之二十。
帶着四十萬發彈藥的李亨把紙彈全部打完能夠殺死八萬名敵人,所以城要麼在李亨紙彈打完之前就破了,要麼就是敵人經受不住這個損失就撤退了。
有了富餘的鐵匠,李亨又製造了新的鑄鐵模具,搞手榴彈,看多了抗日神劇你就會覺得手榴彈應該是能打飛機能炸坦克,戰列艦航母來上一枚那也得立馬沉沒。
實際上黑火藥手榴彈其威力也就那樣,李亨採用的是木柄甜瓜樣式,大明的科技水平可能不如邊區,但是勝在李亨有的是時間可以精心雕琢。
例如預製彈片,完全可以製作好鋼模具,然後批量話生產。
清朝有人使用全鋼模具造炮,月產量比泥范高了數百倍,後來經過實戰發現,這種炮出現各種問題不實用。
不過當鋼模鑄造技術用到手榴彈上,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了,這本來就是一次性的東西不要求質量有多高,能炸碎才更好。
但是實際效果確是,一般情況下裝藥二兩爆炸範圍也不過六七米的樣子,當然裝的越多威力越大,但是再重一點就仍不遠了。
二兩裝藥加上鐵殼木柄的重量加起來已經到一斤半了,如果選擇優秀的擲彈兵能夠扔出五十米的樣子,感覺實戰應該沒有問題了。
沒有重火力的情況下,李亨只能選擇用手榴彈來代替了,不過看着士卒拿着火摺子在那點燃引信,李亨覺得可以搞一個拉發引信。
這玩意又不是啥高科技,尤其是李亨已經點亮了燧發槍技術線的情況下,燧石摩擦就會發火,關鍵就是要設計一個結構保證在拉動之前燧石不會自己因為碰撞而自燃,那就很尷尬了。
當然這個結構最好還容易製造,拉發的成功率要高,經過多次實驗,一種帶墊片的摩擦結構最後被採用。
燧石先搗碎成小塊然後混入少量火藥用米漿做成一個環狀結構陰乾,然後用拉環穿過一截有稜角的鐵絲,然後引燃導火索完成引燃過程。
手雷作坊開工,因為模具李亨一口氣製造了一百個,所以一天造幾千個手榴彈殼都不成問題,不過拉環結構確是個精細活,僱傭了五十個手腳勤快的婦女,一天能做一千個,平均一天一個人才造二十個。
即使這樣,一個月也是三萬枚了,對於李亨的兩千人加上周萬年的兩千人也足夠用了。
李亨打算每人預備十枚,不夠了就在從後面運,至於帶的更多,不是不想,實在是後勤壓力太大了。
一個手雷一斤半,加上裝箱什麼的平均兩斤,四萬枚就是八萬斤,大明一輛普通馬車載重最多也就是一千斤左右了,八萬斤,光是馬車都要八十輛。
這路上還要帶紙彈,還要帶備用的火銃,還有大量的糧食、草料、帳篷、炊事工具等等,要知道光一個月的糧食就要三百車,一次出征準備李亨現在已經要帶八百車的東西了。
除非一直沿着運河走,打仗也一直不離開運河邊,否則後勤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八百輛馬車就是八百個車夫,然後還要不少於五百人的護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