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強勢的兩方面碰到一起,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劇烈的化學反應呢?不過這種純商業性的交流會,不主動邀請的話,其他的勢力是不好意思強行介入的,他們只能通過各種途徑打聽其中的具體內情,以便作出判斷。
表面上的德國考察團當然不是那麼簡單,他們也絕對不是僅僅的化工業的高手,這裏面首先是克虜伯公司的軍火研究人員,萊茵金屬的工程師、專家,冶金專家,化工業的高手,還有軍方的一些秘密代表,這一次總數上百人的考察團可謂名目繁多種類繁雜,很明顯,這是一場對山東集團的全面考察,其結果將會影響到雙方之間將來是否有可能進行的大規模全方位合作意向。
為了安撫外界的那些關心者,沒過多久考察團就開始往外放消息,首先是山東美華集團將要引進德國的煤變油技術,在石油嚴重貧乏的中國利用充足的煤炭儲藏進行改變。眾所周知,德國人在這方面的水平是首屈一指的,在上次大戰中就憑着這技術,他們不但提煉出足夠的製造炸藥的「苯」,還製造出了足夠的汽油煤油。
中國貧油的結論,首先是從洛克菲勒家的美孚石油傳出來的,他們最早進入中國市場之後,曾經對經驗中可能出油的一些地方進行勘探考察,結果出了延安那個一千多年前就眾所周知的一點點石油之外,沒發現別的,所以他們的結論是,中國缺油。
而對於中國石油儲存也倍加關心的日本人以及俄國人也都曾經進行過這樣的勘探考察,結果也是差不多的,除了找到大量的煤礦之外,石油這一新時代的重要戰略資源,沒有找到。按理說,煤炭儲量巨大的山西山東東三省,都應該有類似地石油存在。但是他們就是沒找到,包括一些權威的地質學家在內,都是這麼想的。
延安油田礦區,是陝西非常集中的礦業中心,其煤炭、鐵礦、石油、天然氣的儲量都不俗,但是開採難度相當大。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深挖,一年下來能出十萬噸油就很不錯了,這樣地投入產出比,相對於目前東南亞那些動輒一天幾萬桶的大油田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列強對此都失去了興趣。
而有心將那片地方進行大開發的陳曉奇,在得到勘探部門的匯報之後,也知難而退,與其費那個勁在那裏跟大自然惡劣環境較勁,還不如早早的將老君廟那一帶的油田給挖出來呢。反正那裏足夠偏遠,產油量又不大,列強沒什麼興趣。日本人有興趣他也進不去,老毛子麼?貌似現在還不要緊,區區年產量十萬噸的油田,不值當的他們勞師動眾。
如此,中國貧油論在國際上有了市場,而陳曉奇這方面出於自己地目的,也公開對外宣揚這種悲觀論調,以今日的中國,他這種在石油化工業地「權威人士」的說法。是很能夠弄涼了一些人的心的。當然,這裏頭也有些不甘心的人,比如著名的李四光。
1927年,應蔡元培的邀請,李四光南下籌備地質研究所,1928年的時候,地質研究所成立,李四光擔任所長。他是實心用事的人,擔任這個職務之後。就一刻不停地帶領着學生和研究人員對中國的地理山河進行實地考察,總結中國人自己的地質資料,也包括了尋找石油的事情。
192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布萊克威爾德來到中國調查地質,寫了中國和西伯利亞的石油資源》一文,下了「中國貧油」的結論。從此,「中國貧油論」就流傳開來。但是,李四光根據自己對地質構造的研究,在1928年就提出了:「美孚的失敗。並不能證明中國沒有油田可辦。」
出這樣的論調。一方面是其強烈地愛國心,認為偌大的中國不可能沒有石油。即使以現在世界通行的地質理論,中國也必定存在那樣的油田,只是沒有發現而已。另一方面,則是源於他本身地質學的造詣,他這麼說是有根據的,只不過現有條件下,沒辦法證實而已。
陳曉奇知道李四光地說法是正確地。他也知道假以時日有充足地設備資源支持。李四光肯定能找出後世那些著名地大油田來。這位為新中國地能源工業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地科學家功勳卓著。非是後來一時。
陳曉奇更知道中國那些大油田地事情。那太耳熟能詳了。隨便一扒拉就出來了。東三省地大慶油田。渤海灣畔地勝利油田。新疆克拉瑪依大油田。南海之中地巨量油田。隨便一個都足以支撐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