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兒子還剩一口氣,但李思文演技精湛,愣是哭出了中年喪子的絕望感。
殿內君臣被李思文的嚎啕大哭而深有觸動,尤其是李思文在殿內悲痛叩首,如同一位身負親子血海深仇的老父親,冤讎無處昭雪。
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英國公祖孫三代皆是功臣,可謂全家功勳。
尤其李欽載更是對大唐立功甚偉,大唐如今無論是農作物還是軍隊武器,還有開宗立派的學問,這些年下來都在不知不覺悄然改變着大唐。
分量極重的功臣,竟然莫名被刺客所傷,聽說已奄奄一息,眼看命不久矣,對大唐社稷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李欽載若有個三長兩短,說是國殤也不為過。
所以殿內群臣此刻很理解李思文的舉動,如此爭氣的麒麟兒,未能得善終,未能戰死沙場,卻被小人惡賊所算計,壯志未酬,死不瞑目。
李思文僅此一子,卻落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結局,怎能不慟哭悲泣。
見李思文悲痛欲絕的模樣,殿內上坐的李治忍不住心頭犯起了嘀咕。
這演技,飆得太真實了,真就像死了親兒子一般,昨夜景初應該沒受傷吧?難道回到府里後莫名暴斃了?不然李思文怎會悲痛得如此返璞歸真?
待李思文緩過氣來後,李治猛地拍案而起,沉聲道:「李卿放心,此事朕必會給你李家一個交代,李欽載是我國朝重臣,李家三代對社稷屢立大功,在朕的國都竟莫名被刺,簡直是對我大唐的羞辱!」
話說得非常憤慨,但群臣心頭卻一驚。
這話初聽沒什麼毛病,但若是斟詞酌句的話,裏面的信息量可就大了。
尤其是李治的最後一句,直接把李欽載被刺放在「大唐」的立場上,那麼反過來說,豈不是暗示是大唐之外的敵人幹的?
大唐之外的敵人還能是誰?
昨晚與李郡公飲宴者,是吐蕃大相贊悉若,所以,天子的這句話意思還不明顯嗎?
殿內群臣窸窸窣窣低聲議論,互相交換眼神,許多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看來市井坊間的那些傳聞並非空穴來風,連天子都這麼說了,吐蕃無論如何逃不了干係。
傳說曾經的吐蕃大相祿東贊,至死都對當年的吐谷渾之戰念念不忘,認為與李欽載交手失敗是畢生的恥辱,如今他的兒子來長安朝賀,暗中指使刺客為父報仇……
沒錯,說得過去。
殿侍中劉仁軌當即出班,沉聲道:「陛下,遼東郡公被刺,而且是在長安被刺,此事尤為惡劣,必須偵緝真兇,嚴懲不殆,臣以為,當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以及百騎司合辦此案,從速從嚴。」
群臣紛紛附和。
李治冷着臉點頭:「朕意亦如此,刑部尚書劉祥道,御史台侍中劉仁軌,大理寺卿戴至臻,百騎司掌事宋森,着爾四人速辦此案,三日內朕要見到結果。」
劉仁軌等人肅然領旨。
李治嘆了口氣,露出悲痛之色,看着仍跪在殿中的李思文道:「李卿勿悲,景初為社稷立過無數大功,吉人天相,又有國運加持護身,此次定能逢凶化吉,轉危為安。」
「遇刺之事,很快會有結果,只要拿到兇手,朕必將他碎屍萬段,以報景初之仇。」
說着李治仰頭望向太極殿的房梁,眼眶一紅,泣道:「可憐景初,壯志未酬,竟遭此毒手,朕實不願失此良臣益友,散朝之後,朕當入太廟為景初祈福,但求祖宗氣運加於景初,渡此厄難。」
跪在殿中默默啜泣的李思文心頭也是一緊,心情不由忐忑起來。
天子這演技也不差啊,話說到底是不是演的啊?
我兒設此計謀,天子應該是知情的吧?但……天子怎會如此傷心?搞得好像我兒真躺棺材裏了似的。
君臣互相揣度,究其本心,終是對彼此演技最誠摯的肯定。
…………
任何事拿到朝會上來說,就代表着事大了,提出的事情必須解決。
李欽載遇刺案也是如此。
散朝之後,劉仁軌和劉祥道領銜,帶着御史台和刑部官員,神色凝重地趕往長安萬年縣衙。
第1328章 抽絲剝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