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馮四海家中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晌午時分。筆神閣 www.bishenge。com陽光斑駁的街市之上人來人往,張延齡一行策馬在熙攘的街道中間緩緩而行。
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心中都充斥着一種難言的情緒。包括張延齡在內,所有人都被馮家老夫人所震動。一個尋常的老嫗,兒子戰死疆場之後,她的內心裏定然是極為悲痛的。但是她沒有捶胸頓足痛哭流涕,反而問自己的兒子在戰場上是否英勇,那是何等的深明大義。
大明朝之所以在經歷了這麼多風雨之後,發生了那麼多的變故之後,雖然看起來已經腐敗而垂朽,但是卻依舊有着強大的生命力。按照真實歷史的進程,大明朝還有百多年的國祚綿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此時的張延齡有些明白了,那便是大明朝的民心尚在,基本盤還在。
從蒙元的殘酷統治之中掙脫出來的大明朝,在一開始便是所有華夏百姓唯一的希望。即便過去了百多年,即便一次又一次的傷了百姓的心,經歷了各種艱難,但百姓們內心中對大明的愛卻並未被完全摧毀。
忠於大明,為大明浴血戰鬥,希望大明變得更好,希望朝廷能夠變得更好,這依舊是大多數百姓的心愿。如馮家老夫人這樣的人,以大義為先的不在少數。
這或許便是大明朝還能延續的原因。或許也是大明朝能夠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
一位普通的大明朝的母親能夠如此,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尚有忠義家國之念,這是大明朝最為寶貴的財富。
對張延齡而言,他心中其實是有着愧疚之感的。這種愧疚感倒不是因為身邊戰死的兄弟而生出的愧疚,事實上張延齡自己也是提着腦袋做事的,每次作戰,他自己也都是從不退縮,身先士卒。在謀劃上也是絞盡腦汁,選擇自己能夠想到的最好的策略,以減少傷亡。
在這一點上,張延齡是問心無愧的。
張延齡的愧疚其實來自於朝廷,來自於皇上和大明朝的掌權者。他們中有多少人能如普通的馮母一般的知道大節大義?知道忠勇報國?他們每日腦子裏想着的都是勾心鬥角的利益,爭權奪利的陰謀,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為了大明着想?百姓的犧牲換來的是他們肆無忌憚的禍害大明,挖空大明朝的根基。這是何等令人憤怒之事。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那個朝代的興盛不是民心凝聚所致,不是萬眾同心共同奮鬥所致?
而他們的滅亡,往往原因很簡單,便是消耗了民心,失去了民心,導致了眾叛親離,最終走向毀滅。
身為大明朝統治階層的一員,張延齡看到了太多的陰暗,看到了太多的自私和黑暗。甚至包括了大明朝的皇帝也是那麼的不靠譜。也都在自己挖自己的牆角。這讓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為了大明朝奉獻了自己的骨肉的母親的巨大犧牲顯得多麼的不值。
令張延齡感慨的還不止這些。其實馮四海和張延齡並不算太熟,也算不上是個優秀的將領。當初張延齡接手振威營的時候,馮四海還是那個挑戰自己威嚴的刺頭。
但是馮四海雖然魯莽,打仗卻從不含糊。他雖然無謀,但是作戰卻極為勇猛,從不怯戰,從不畏敵。他不是良將,但卻是個合格的大明朝的戰士。
自己和他真正打交道的時間並不多,也並不了解他的家庭情形。張延齡從未想過他過的如此貧困,住在崇南坊那樣的貧民之地。當然這和他的出身不在京城,完全靠着軍功被調往京營有關。
京城無根無底無產業,他雖之前是京營把總,但其實一名小小的把總的報酬也並不多。他又為人豪爽,愛和手下士兵喝酒,兵餉倒有一半花在酒上面。剩下的便是也僅夠養家餬口了。
一家五口人住在那樣的地方,過着清貧的生活,卻從未聽他說起過,也沒見他抱怨過。在當初整肅振威營的時候,也沒有查出他侵佔兵餉的事情。足見馮四海還是立身很正的。
那也難怪,他有那樣一個母親,自然會從小給了他許多正確的影響。他能夠持身為正,也是情理之中。
就在剛才,當張延齡詢問馮母和馮家娘子有什麼要求的時候,馮母說,她什麼也不要。除了朝廷給的撫恤銀子,她拒絕了張延齡私
第1025章 大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