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世祖 > 第688章 輕徭薄賦

第688章 輕徭薄賦

    且不說,萬曆、天啟、崇禎三朝,加征三餉,尤其是遼餉,貫穿三朝,成了慣例。

    而遼餉有多少?最多時不過九厘。

    一兩等於十錢,一錢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厘。

    換句話說,一兩白銀等於一千厘。

    明朝涉及最大的遼餉,其實不過是每畝多加了九文錢罷了,換成糧食不過數斤。

    但要知道,張居正時期的一條鞭法,早已將所有的賦役完全合併在一起,全國農夫也就只有一種稅。

    而遼餉的征派,是朝廷自己打自己臉,失信於民,自然而然一開始就歪了。

    徵稅而不反腐,則讓加派淪為貪官所用,百姓被魚肉,再加上天災人禍,造反也就不希奇了。

    幕府時代則塑定了新規,土地的上中下之分,不再是按地畝來劃土地的肥劣,而是按照省來劃定。

    遷都北京後,戶部塑造新規,將天下省份定為三等。

    一等每畝納錢三分,二等兩分,三等一分。

    第三等每畝只納十文錢。

    以湖廣二省、江南三省、廣東、浙江、山東、河南、河北、四川等十一省為腹心省份,平原較多,故為第一等,納銀三分(三十文)。

    二等為中等之地,如福建、山西、陝西、順天府寥寥數地,納銀兩分。

    而第三等為貧瘠之省,則是廣西、雲南、貴州、甘肅、綏遠五省,朝廷最大的希望就是他們能自給自足。

    納銀一分,十文錢,看上去也是個大負擔。

    相較於洪武時期的三十稅一,已經算是數倍了。

    雖然說不計土地肥瘦,只按照接身份來徵稅,有些太冷血,但考慮到此時的行政效率,程序越複雜,越容易給人鑽空子。

    傻瓜式的方法最合適不過。

    除了稅率外,與前朝最大不同在於,紹武朝廷徹底甩開了祖制。

    沒有了祖制的包袱,就能甩開膀子對於所有土地進行徵稅。


    沒錯,朱元璋心疼百姓賦稅重,所以規定全國賦稅額度不變,每年只征三千萬左右。

    例如,某府規定賦稅一百萬石,當時有十萬人承擔,而過了兩百多年後,人口土地增加數倍,賦稅平攤下反而更低了。

    而這就形成了財政危機,時境過遷,面對的狀況不同,開支自然就不同。

    而如今,在幕府然後行使在江南,再擴充到北方後,朝廷不再管什麼祖制,對於所有的土地進行徵稅。

    如此一來,就和歷史上的滿清一樣,賦稅大增。

    保守估計,如果南北同時繳稅,朝廷光是田賦,就能徵收三千萬塊銀圓。

    加上商稅,突破四千萬隻是等閒。

    這還是免除三餉的結果。

    「丁賦合一後,又修養生息了三載,即使畝征三分,百姓也能承受住。」

    趙舒輕聲說出了一個不怎麼合乎規矩的話,但卻是實情。

    「只消整頓官場,這等賦稅,便不足為患。」

    「朝廷正在征戰,不宜出亂,過一陣再說吧。」

    皇帝微微搖頭,露出無奈之色。

    攘外必先安內,國內此時不能亂,有貪官在位,總比什麼都沒有強。

    遠處,烈日當頭下,數不清的民夫推攘着車馬,艱難地向前行進,更是有許多獨輪車,板車,也在隊伍中佔據極大的比例。

    相較於牲畜,青壯是最廉價的。

    「歇息,準備吃飯——」

    飯點一到,民夫們就坐在路邊的樹蔭下,接受着分發的吃食。

    四個拳頭大小的粗糧饅頭,一大碗稀粥就鹹菜,含有鹽的涼茶,也一桶桶的擺上,隨意飲用。

    至於那些牲畜,吃着摻和着豆子,豆渣的草料,哼哧不止,鹽水暢飲,讓人羨慕壞了。

    一刻鐘的時間,所有的東西都進了肚子,勉強飽餐一頓的民夫們,意猶未盡地進行開始了勞碌行途。

    「陛下,從北京至天津,雖然有河流通暢,但如今天乾物燥,水運不足,人力還是佔據多數。」

    「一石糧從北京抵達天津,路上



  
飛天纜車推薦:  逆流啟明  
隨機推薦:  白骨無極  武逆九千界  荒古武神  修源錄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世祖"
360搜"大明世祖"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