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
紫宸殿內,武后召集親信,韋承慶、豆盧欽望、苗神客等北門學士齊列。
正商討如何讓太子頂罪,卻又不動搖太子的地位。
太子是國之儲君,不是隨隨便便背黑鍋的,何況是此次大災禍民,更要在史書里留一筆。
正常情況下擔上這個責任,太子之位就很難坐下去了,因為民怨沸騰,百官也難服。
偏偏這次,百官十分清楚真相,太子比誰都冤,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防百官之口又甚於防什麼?
這十分難操作,武后卻已經考慮清楚:「我大唐以孝治國,太子恪盡孝義,自承罪責,然此次災情,真正禍源在地方無能,吏治敗壞,你們要明察!」
大唐可太孝了,李世民對李淵純孝,李治對李世民純孝,現在到了太子這邊,不孝不行。
關鍵是眾臣聽懂了武后不僅要甩鍋太子,還連消帶打,轉移矛盾,甚至插手地方官吏,安排自己的親信,不禁有喜有憂……
苗神客提醒道:「天后,太子的平糶策,地方郡縣官員不濟災民,確要嚴懲,然嚴懲之餘,更需備足糧草,緩解災情,穩定民心,這要韋氏配合。」
韋承慶臉色微變, 但想想關內根基, 也上前簡明扼要的道:「韋氏願全力配合!」
武后露出溫和笑意:「韋侍郎忠心可鑑, 好!」
韋承慶心頭一喜,付出總算要有回報了。
等韋氏入閣,多出幾任宰相, 此次災情損失的不僅能全部補足,更可力壓其他高門。
指不定能取代昔日長孫無忌的地位, 在關隴集團中說一不二。
他瞟了一眼御幄上昏睡的李治, 垂下頭去, 掩飾住火熱的目光。
正當殿內君臣相得,其樂融融之際, 高太監小跑着奔了進來,低聲稟告。
武后猛然起身,臉色一瞬間變得鐵青:「反了!反了!他們竟敢逼宮?」
殿內臣子驚愕, 隨着殿外正式稟報, 才明白髮生了什麼。
以尚書右僕射戴至德為首, 百官於皇城外請罪。
殿內臣子先是愣住, 然後臉色逐漸發白。
苗神客最先反應過來,顫聲道:「天后, 此事萬萬不可論作逼宮!」
這件事的形式與逼宮沒什麼區別,但由於是自請其罪,任由聖人發落, 卻大有緩和餘地。
關鍵是,躺在御幄上的那位會怎麼想, 李治可是十分愛惜名聲,最看重史書會怎麼寫他的。
武后也意識到這一點, 她不在乎史書怎麼寫,卻不能讓李治搭上被群臣逼宮的惡名。
她的權力來自於李治, 李治不能死,或多或少又有清醒的時間,等醒來時怎麼說?
「陛下,你被萬民痛罵,被百官逼宮了呢!」
李治咯的一下抽過去。
然後再也醒不過來,外面那些就假戲真做了。
韋承慶想到自己就是百官口中的作祟奸人,心頭大亂, 上前一步道:「天后,趕緊讓太子殿下出面吧!」
武后冷冷看了他一眼,斷然道:「群臣失儀,情有可原, 傳雍王,讓他出面安撫群臣,不得有誤!」
太子的身份兼顧君臣。
她是要讓太子以君的身份認錯,但現在百官認罪在先,太子接着認錯,那也是以臣的身份認錯。
最終責任還要回到她身上不說,太子還能收買人心,萬萬不行!
此時此刻,太子就得老老實實待在少陽院內,一步都休想出去!
韋承慶想了想才反應過來,頓時泱泱退下。
武后處置果斷,一道旨意下去,雍王李賢領命。
過了許久,才傳來消息:「百官入皇城,百姓也已散去!」
暫時安撫住了。
武后面無表情,殿內臣子鬆了口氣。
苗神客上前一步,諫言道:「天后,趁着民怨平復,得速速放糧,安定關內,撫慰民心!」
武后俯視臣子:「豆盧欽望,你家久住長安,可資助多少米糧?」
豆盧欽望怔住,倒是韋
第兩百四十七章 請出長孫皇后《女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