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前有石敬瑭割讓燕雲,今有耶律得重租借遼地
雲內州。
此地是遼國最西邊的一個州,坐落於遼國與西夏的分界線邊。
土地貧瘠,人口稀少,由於西夏近來年一直對遼恭順,也無重兵駐守。
但近來,兩支軍隊卻出現在雲內州,遙遙對峙。
一方是燕國永寧軍,抵達後就開始安營紮寨,大修堡壘。
另一方,從中央的白衣來看,就知道是西夏軍,並且是高層嫡系。
党項人尚白,西夏自稱大白高國,大白上國,以白衣為軍隊服飾的都是正規軍隊,此時壓到遼國邊境的,正是中央侍衛軍。
西夏的中央侍衛軍,向來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御園內六班直」,從各部落酋首、豪強的子弟里,選拔善騎射者組成的,充當皇帝的宿衛,人數在五千左右,這其實是一支質子軍,在御前當「人質」,讓西夏君王籍此控制各部。
二是「鐵騎」,也就是鐵鷂子,人數三千,從全軍選拔的驍勇之士組成,重甲騎兵。
三是京師宿衛部隊,類比京營禁軍,數目在兩三萬人,裝備精良,又有七萬負贍,也就是隨軍雜役為之服務,相比起前兩支部隊的人員稀少,這支部隊才是中央侍衛軍的主力。
而此時除了留守京師的隊伍外,西夏君王御駕邊境,帶了兩千班直,兩千鐵鷂子,一萬京師宿衛精銳和一萬五千人的負贍,浩浩蕩蕩的三萬人,說寒酸倒也不寒酸。
李乾順立於中央戰車上,面無表情,頗具儀態。
但從他的相貌來看,年僅二十五歲的西夏君主,居然頗為滄桑,已生老態,看上去仿佛年近四十,日子過得怎樣,就是顯而易見了。
不奇怪,這位三歲登基,母黨專政,一直當傀儡,直到十六歲母族滅而親政,但那並不是他自己的本事,是母族一派與宋交鋒,屢戰屢敗,激起國內義憤,最後被推翻,其母小梁太后也被耶律洪基派使者毒殺。
李乾順不得不向宋卑微求和,同時向遼請婚,用聯姻的方式鞏固遼夏關係,耶律洪基一開始都沒有允許,直到天祚帝繼位,才封宗室女為公主,下嫁到西夏。
靠着政治上依附遼國,軍事上對宋採取和解的政策,李乾順令搖搖欲墜的西夏站穩腳跟,開始勵精圖治,但接下來的十多年間,依舊是被宋軍暴揍,一直到女真立國,才開始挽回頹勢,其後左右逢源,撈盡好處。
可這個世界,他的靠山沒了。
早在遼軍南下不成,丟了燕雲,雁門關又進不去,灰溜溜地繞道時,天祚帝就從西夏手中割了一塊地去,李乾順氣得險些與之翻臉相向,但最終還是沒敢。
現在遼國自顧不暇,當年侵吞的土地又被西夏輕易取回,換成以前這很值得高興,但此時李乾順只覺得驚恐。
因為大遼如果徹底完了,西夏沒有靠山,燕國如果延續前宋的策略,對他用兵,如何抵擋?
所以當完顏阿骨打的兒子完顏宗望,作為使者前來覲見時,李乾順隱蔽但熱情地接待了他,同意了金國的邀請。
可真正率軍來到邊界線,眼見燕軍擺下的陣勢後,他眼神中又翻騰出濃濃的憂慮,忍了又忍,還是嘆了口氣。
一位華服女子來到身邊,正是遼國的公主,如今西夏的皇后:「陛下何故嘆息?遼夏曆代為盟,如今兵戈再起,更應同仇敵愾,萬萬不可動搖啊!」
李乾順看了看這位妻子:「朕知你急切,但如今恰恰急切不得……」
皇后蹙眉:「臣妃並非急切,實是燕金交戰於遼東,奚族謀逆,刻不容緩,當速速派兵,助遼主平叛,豈能錯失良機?」
李乾順淡淡地道:「朕也想這麼做,可遼主至今於上京不動,他若是拿出昔日南下親征的英勇豪邁,我大白高國早就出兵附之!」
這話諷刺意味很濃,說的正是天祚帝不該表現的時候上躥下跳,御駕親征,敗壞局面,如今需要這位大遼皇帝出面平亂了,反倒縮在上京擺爛等死。
遼國公主出身的皇后,明顯聽不得這種評價,臉色沉凝:「陛下莫不是忘了大遼對夏國的恩德?」
李乾順袖中的手緩緩握緊,語氣
第974章 前有石敬瑭割讓燕雲,今有耶律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