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面前的,是身穿一身暗紅色的袞服的朱英。
這深沉的顏色,和朱元璋身上穿着的,是同一款,甚至於看上去比朱元璋身上穿的,還要顯得隆重一點。
畢竟朱元璋此刻穿的,並非是禮服,只是常服。
同款的兩個紅站在一起極為惹眼,這跟後世的情侶裝,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按照現在已經定下來的禮制,朱英的龍袍,也應當跟太子朱標的一樣,而是帶點紅又有點發暗的朱黃。
不過對於朱黃和暗紅,朱英明顯更偏愛暗紅一點。
在朱元璋的詢問的時候,朱英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就喜歡爺爺身上的紅。
朱元璋就直接定下了同款色。
至於禮制,朱元璋雖然自個定下的規矩是最多的,但他其實從來沒有放在眼裏,禮制的一切,當然是要為皇帝服務,而不是用來束縛皇帝。
在這一點上,自大秦後三百多位皇帝,還真就沒幾個想通這件事的。
開國皇帝呀,真就是應了那句話:老子的規矩就是規矩!
「爺爺,看來從今日起,孫兒每日也要跟着爺爺一同進行早朝了。」朱英感受着老爺子滿是硬繭的大手,笑着說道。
雖然時刻被朱元璋稱作備懶,但朱英自然不是一個備懶的人。
真要是懶惰的話,也早就死在西域,而不可能有今日了。
只是在很多事情上,相對於朱元璋,有着後世經驗的朱英,更喜歡的是團隊合作,充分的挖掘麾下的潛力。
並不是存在依賴麾下。
像是劉勝等百位弟子,都是朱英耗費巨大精力,親自培養出來的,也朱英整個群英商會,在西域,大漠,草原,包括大明內進行活動的成員。
都是由這百位弟子,進行管轄。
這弟子的排名,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嚴格來說,真正能夠算親傳的,只有前五十位。
授課有兩百多人,後面五十位排序的弟子,基本上根據功勞,或者說所管轄勢力業績的變化,都是會有一定的變動,具有競爭性。
「你呀你,往後的日子裏,再也沒辦法像從前一般躲懶了。」
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
朱英也隨着笑了起來。
從乾清宮出發至華蓋殿,不過就幾步路,而這個時候,華蓋殿中官宦們已經為朱元璋還有朱英,準備好了早點。
「咱是個小老百姓的出身,做過地主的放牛娃,當過和尚,乞丐,咱從來沒有避諱過這樣。」
「咱很清楚,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是有多麼的難道,打天下呀,一步錯,那就是萬劫不復。」
「當初這中原大地上,有多少豪傑,如今都化作了黃土,唯有咱留了下來,靠的是什麼,是智慧!」
朱元璋對於朱英循循教導,也開始為朱英介紹自己的日常。
「咱每天很多事情要處理,是從來沒有批閱完的奏章,但咱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來讀書。」
「多讀書,才會明白更多的道理,只有讀的書夠多了,才有更多的智慧。不讀書的人,再聰明,那都是小聰明,上不得台面。」
朱元璋感嘆着說道。
縱觀朱元璋的身上,有很多的優點,也正是這樣優點的存在,才造就了如今的大明。
其中最令人惹眼的,便就是兵法。
朱元璋用兵如神,從西吳時期的南平紛據,到大明建國之初的北復幽雲,再到徐達、傅友德以及後來的藍玉遠擊蒙古。
每一次的用兵他都是運籌帷幄,先行制定詳細且正確的軍事計劃,為軍事行動的勝利奠定基礎。
誠然他是有很高的軍事天賦,但真正接觸到軍事的朱元璋,是在加入起義軍開始。
而也是在那個時候,他才開始看兵書,學兵法。
很多人看到的,是朱元璋本身的天賦,卻很少有人知道,那日以繼夜,從不間斷的閱讀。
天賦決定的是上限,讀書才是能夠達到的高度。
一邊教導大孫,朱元璋看着華蓋殿書架上有些陳舊的典籍,語氣變得有些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