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策便是發展民生,國富民強唄。」
朱英曬然一笑道。
這句話,讓朱元璋一下子就愣住了。
他以為朱英會說出更有效的法子,畢竟下策都說了這麼多見解了,然而輪到上策的時候,卻是簡單一句話就解決了。
「所謂下策,便是劍走偏鋒,上策,便是行堂皇大道。」
「無論策略如何,追根究底,便是提高國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命,則天下太平矣。」朱英笑着說道。
朱元璋聞言,也跟着笑了。
這段話,朱元璋當然是看過的,便是宋史·岳飛傳里的一段話。
仔細想來,這治理天下,哪有什麼捷徑可言,治大國如烹小鮮,唯有緩緩圖之。
「即是如此,那大孫便說說,這治理天下,該如何着手呢。」朱元璋帶着有些考校的意思問道。
「既然是民生,自然是從民開始,如今大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吃。」
「吃飽肚子,不餓死,對於現在的百姓來說,才是最為關鍵的地方。」朱英回道。
朱元璋點點頭,這是一個大方向,不過大孫有這個覺悟,卻是很好的。
「僅僅如此嘛,有沒有什麼具體的策略跟咱說說。」朱元璋再次問道。
聽到這話,朱英卻是有些猶豫了。
畢竟他感覺今天已經說得夠多了,治理地方這種事情,從他一個商人口中說出來,卻是有些太過。
朱元璋一直觀察着朱英,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意味,笑道:「這裏就咱爺孫倆,有什麼可擔心的,莫不是還怕咱害你不成。」
「既然老爺子想聽,那我便說說吧。」短暫的遲疑過後,朱英笑着說道。
老爺子是陛下的秘書,相當於每天都是有機會和陛下會晤。
一些方案說出來,讓這大明過得更好一些。
對朱英來說,其實也是很有利的。
有些事情,以他個人的精力,需要太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還不如借大明的風。
「就大明目前來說,增加糧食的畝產,是個中關鍵。」
「興修水利,開墾荒田,肥沃土地,這些是大明一直在做的事情。」
「但是其中,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便是農業本身。」
「自古文人讀書,讀的是聖賢書,卻從未有人去研究過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的本身。」
「如何讓土地更加的肥沃,讓荒田變良田,是否有更加有效的耕種方式。」
「便是如同唐初的曲轅犁一般,影響如此深遠的農具,卻是一些目不識丁的老農研究而出。可見歷朝歷代,對於農業本身的忽視。」
朱英緩緩的說道。
其實在他的手中,另有番薯,馬鈴薯,玉米等作物。
但農業生產技術的提升,卻是更為重要。
玉米還好,番薯,馬鈴薯等薯類作物,在不斷的培育過程中,減產十分明顯。
歷史上的愛爾蘭大饑荒,便是如此。
便是後世,農業如此發達,也是小麥,大米為主。
農業生產技術,才是一切的根本。
聽到這裏,朱元璋問道:「大孫的意思,就是建立一個研究農業的衙門,讓文人去研究農業。」
「沒錯。」朱英點頭道。
朱元璋眉頭深鎖,這個事情,想要做到,非常難。
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金榜題名,哪個讀書人會去研究這等事情。
「並非一定要有大學問,可專門找一些農戶進行學習培養,只要能識字就好了。」
「這等事情,並非一朝一夕便能有所成就,不過卻是必須的積累。」
朱英補充道。
現在歐洲,已然是文藝復興的萌芽。
目前大明雖然是世界第一的帝國,但後期就被歐洲彎道超車了。
工業革命,很重要。
朱元璋聽完後,微微頷首。在這個方面,其實朱元璋也算是個行家。
畢竟他是正兒八經的貧農出身,對於農業可謂是非
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