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的平了三藩之後,異姓不封王,就成了大清朝的顯規則。
但是,玉柱的軍功,實在是太過顯赫了。
兩萬多顆羅剎人頭,築起的京觀,明晃晃的向大清臣民們,展示了老皇帝治下的盛世軍威。
時逢老皇帝登基一甲子,玉柱的輝煌戰績,恰好成了最耀眼的獻禮。
更重要的是,在玉柱的襯托下,皇長孫弘皙趁勢崛起,也跟着封了王爵。
老皇帝是個明白人,無軍功不授爵的標準,一直卡得極嚴,大體上做到了一視同仁。
玉柱也是個大明白,在他的奏捷摺子裏,征西將軍弘皙被描述成了天佑我大清的不世戰神。
紅花需要綠葉襯。
有了玉柱的大力扶持,弘皙的封王,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這麼多年的偽裝之下,讓玉柱成了老皇帝託孤的不二人選。
實話說,如果沒有玉柱的存在,老皇帝壓根就不敢下決心立皇太孫。
前明靖難之役的深刻教訓,老皇帝從未或忘!
以朱重八得國之正,威望之高,他剛一閉眼,社稷居然馬上就傾覆了。
據老皇帝自己的統計,朱重八駕崩之時,伯爵以上的所有功臣,被屠殺了三分之一強。
把明史讀爛了的老皇帝,豈能不知,元老勛臣們,被殺得太狠了,暗中出賣了建文帝。
不然的話,朱小四完全沒有靖難翻盤的機會。
以史為鑑,欲立弘皙為皇太孫,老皇帝別無選擇,只能重用玉柱。
不然的話,即使弘皙被老皇帝推上了帝位,也無法抵擋滿洲舊勛貴們支持下的叔王們。
當然了,老皇帝再精明,也萬萬料想不到,看似孤臣的隆科多,早就是四爺黨的核心骨幹成員了。
至於,玉柱嘛,裝孤臣,扮純臣,比隆科多的道行,還要深得多!
老皇帝並不擔心玉柱謀反。
因為,從皇太極、順治,一直到康熙本人,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持續不斷的鞏固皇權。
多爾袞厲害吧?他摔死之後,樹倒猢猻散,龐大的勢力幾乎在一夜之間,便煙消雲散了。
鰲拜也很猖狂吧?老皇帝設計擒了他之後,大政很自然的歸於一尊。
這主要是由八旗權力分散的特性決定的。
秦滅六國,根子問題,就是六國互相猜疑,不可能真正團結一心的抗擊秦軍。
玉柱的新軍,也一直被老皇帝控制在六千人左右的規模。說白了,老皇帝就是不想讓他擁有安祿山的實力。
只是,天下大事,往往都是有一個客觀規律:人算不如天算!
老皇帝即使想破了腦殼,也萬萬料想不到,玉柱掌握了大bug:6000新軍戰士,就是6000名連排長。
交卸了帥印和白虹刀之後,玉柱重新回到了內閣大堂,繼續承擔中和殿大學士的職責。
出將入相,乃是滿洲貴族的常態爾!
「稟宗主,吏部那邊剛剛出了件大事。」署理內閣學士文德納,匯報了一件稀罕事,「吏部文選司的郎中和員外郎,居然當眾打起來了,還彼此抓破了對方的臉。」
玉柱聽了之後,不由微微一笑,腦海里馬上浮上了四個字:分贓不均。
吏部文選司,管着全天下的官帽子,一直被人戲稱為:天下第一司。
眾所周知,在皇權磚制時代,管着官帽子的衙門,格外的威風凜凜,至少見官大一級。
但是,吏部文選司的官員們,權柄極重,起碼是見官大三級以上。
如果玉柱沒有記錯的話,上次有個江西的從四品知府,被吏部文選司的一名七品筆貼式,當眾訓成了龜孫子。
更離奇的是,那位挨了訓斥的知府,不僅忍氣吞聲,而且一直賠禮道歉,就差下跪求饒了。
由此可見,吏部文選司,有多厲害?
本朝的內閣首相,權柄遠不如前明的內閣首輔。
根子問題是,底下官員們的奏摺,並不經過內閣,而由通政司和奏事處,直接遞到了老皇帝的手上。
第898章 玉柱在,就不怕靖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