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強大兼併弱小
「樓煩之境有我游騎兩千餘,代國之境亦有我游騎千餘;營寨可再出千餘游騎,亦有步卒五千餘。」
「可使樓煩之境游騎奔馳代國雁門山與我會師。」
「趙氏有兵多寡?三萬餘眾?」
「趙氏遷徙代人,代人並未盡數投降,可使之。」
目前趙氏的基本盤約是七萬餘人,能夠集結出三萬左右的軍隊,其實跟他們倉惶出奔有關。
能夠從晉國逃出去的趙人,他們大多以年輕力壯為主,老弱哪怕不是故意放棄,想跟都跟不上。
所以了,七萬人口的趙氏,集結出三萬用於作戰的部隊,絕對顯得合情合理,就是趙氏內部的男女比例顯得非常不健康。
智徐吾得到來自智瑤的命令立刻行動起來,先搞清楚智氏在樓煩以及代國境內有多少騎兵,本部抓緊時間備戰,不打算等來從「鮮虞」調動的援軍就要北上。
在除了原屬於中山國和仇由的其它區域,好些快馬正在奔馳,他們帶着命令抵達某處,當地能騎馬作戰的人都在徵召範圍之內,就地集結之後先在狐氏的封地「汾陽」集結,再北上進入樓煩人的勢力範圍,隨後去雁門以北的修水上游等待進一步命令。
「今次我可集結騎兵約萬餘,並有兩『師』之兵可用。」智徐吾知道兵力有點少,必然更加依賴於對地形的選擇。
陽虎說道:「雁門乃是趙氏北遷必經之地。此事你知我知,趙氏如何不知?現下,趙氏必有重兵看守雁門,我軍兵寡往之,可使之心驚,拖慢趙氏遷徙速度。」
剛才,智徐吾的意思是等集結更多的軍隊再攻擊雁門要道,認為那樣才能一舉拿下。
顯然,陽虎有不同的意見,認為先製造緊張讓趙氏忌憚,干擾趙氏的遷徙行動才是最佳的做法。
那個雁門是地形的代稱,暫時還不是什么正式的地理稱呼。
之所以叫雁門肯定是有其依據,去了那邊能看到當地有一座山,看着就像是展翅高飛的大雁,偏偏有一條水系也是大雁編隊飛行的彎曲幅度,再有山里時不時有大雁飛出,山也就被稱為雁門山,水被稱為雁門水。
那邊現在還一片原始生態,往東南約百里就是代國都城「代」的所在地。
代國是一個雜胡組成的國家,依靠遊牧、農耕、狩獵、採集度日的人都有,等於說絕大多數代人居無定所,不止代國君臣很難將行政指令通暢傳達下去,外人即便是將代國君臣一鍋端了,能第一時間襲擊的目標也有限得很。
比如說這一次趙毋恤一下子解決了代國君臣,他們能夠第一時間攻擊的目標包括「代」在內也就七個,人口合計約是有個八九萬的樣子?
代國定居的人口就那麼多,每一個都是趙毋恤的目標,至於那些遊牧狀態下的代人,能碰上就嘗試收服,無法收服肯定不能浪費時間的呀。
陽虎說道:「趙毋恤假傳代君雍命令,誘騙代人隨之北遷。如代人不知,我軍抵雁門便是趙氏倉惶而逃之日。」
講真話,智徐吾不喜歡陽虎這個人。
怎麼說呢?不是陽虎沒有能力,相反他的辦事能力挺強,偏偏長了一張不會說話的嘴,對上誰都能懟幾句。
智徐吾不是無法接受正確的意見,心裏再怎麼不舒服,還是覺得陽虎意見比較正確,臭着一張臉下達了相關的命令。
以時間來算,季節已經臨近秋季。
目下,智瑤已經從「鄴」出發,正在趕回「新田」的途中。
同時,距離趙毋恤殺掉代君雍已經過去將近五個月的時間。
等於說,智瑤收到趙氏的反常,再做出相關的動作,中間耽擱的時間約有四個月之久。
在那一段時間裏,空出的一個月自然是智氏用來集結兵力的時間。
畢竟,消息的傳遞需要時間,軍隊的集結同樣需要時間,真不是一道命令之後就完事了。
燕非是得到集結命令的人之一,他從出發到抵達集結地點花了四十來天,同隊伍的騎兵一共兩千八百多人,皆是來自長狄舊地。
長狄落到智氏統治之下,早期算是一個空置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