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得有點遠的趙鞅就看到聯軍進入互相殘殺,也看到了智氏的軍隊一再壓着聯軍在打,並且還有後續的智氏部隊正在入場。
這種局勢讓趙鞅看得心驚,不止一次訝異地想道:「智氏果真出了千里駒?對晉國是好事,對我家則是未必啊!」
戰局的走向其實已經有點明顯。
失去了有效指揮的聯軍不止在互相殘殺,沒有頭頭腦腦去喊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停下來,尤其是他們還正在遭到智氏一方強有力的攻擊,不少貴族見勢不妙已經在做私自退出戰場的舉動。
一旦私自撤軍的貴族變成多數,留在戰場繼續交戰的聯軍變成少數,齊君杵臼、魯君宋和士吉射的境況必定會變得更加糟糕!
「瑤。」趙鞅知道智氏指揮軍隊的人是誰,徑直找到了智瑤。
現在的趙鞅渾身浴血,甚至還能看到手臂受創,可見之前打得有多麼慘烈。
智瑤事先已經知道趙鞅過來,沒有去迎接純粹是裝傻,聽到招呼不能沒有回應,轉身看向趙鞅做出驚訝的模樣,趕緊下車對趙鞅行禮,問候道:「參見中軍佐!」
趙鞅沒有避開智瑤的行禮,語速比較快地問道:「為何不攻?」
話說着,趙鞅看向了姑布子卿,臉上滿是疑問。
現在只要拿下齊君杵臼、魯君宋和士吉射三人,等於這一戰他們就大獲全勝了呀!
趙鞅倒是知道智氏為什麼這麼拖拖拉拉,無非是殺死一名國君的代價太大,俘虜一名國君也未必是什麼好事,不被逼到一定程度,沒有任何家族會輕易做出上述兩種行為。
只是吧?從數量來看,聯軍的數量比智氏多,要是聯軍發狠反攻,大好局面隨時都可能喪失!
這是趙鞅剛來,不知道戰局的走向,尤其是暫時不清楚魯軍跳反了。
智瑤說道:「瑤已接納齊侯偃旗之請。」
事情是那麼一回事,智瑤要求齊君杵臼最多只能帶走四千人,餘下都要留作人質。
齊國出動了五千去追擊趙鞅的殘部,跟智氏交戰的部隊最多也就六七千,考慮到已經亂戰了一陣子,還沒有剩下四千人很不好說。
田乞根據實際情況勸導齊君杵臼,再則繼續拖下去對他們完全沒有好處,認為智氏已經很給足齊君杵臼面子,還是不要繼續矯情了。
換而言之,齊國這是要賣了范氏和中行氏,脫險之後肯定也會找魯國算賬。他們同時也欠下了智氏的一個大人情,有機會必須還上,不還……以後的歷代齊君會恨齊君杵臼的。
怎麼說?
畢竟,智瑤有意放走齊君杵臼,代價方面還不大。要是齊君杵臼沒有逼數,以後某代齊君遭遇相同的窘境,還有敵人願意放走嗎?
所以了,齊君杵臼再不樂意也要找機會報答智氏,不然就是在斷子孫後代遭遇險情之後可能存在的生路啊!
趙鞅深深地看了一眼智瑤,沉吟了一小會,說道:「如何處置士吉射?」
這是智氏打出來的戰果,除非趙鞅不講「江湖規矩」了,要不然趙氏根本無從干涉。
智氏還沒有撤離包圍圈,主要是讓聯軍的頭頭腦腦能派人出去傳達命令,各家放棄廝殺等候智氏的安排等等。
聯軍的領導如果不怕死,完全可以趁機會安排反攻,問題是作為領導基本都還沒有享受夠,能苟活憑什麼去死嘛!
子路過來,低聲對智瑤說道:「公孫,可否……可否使寡君得退?」
他是魯人,因此這個「寡君」指的是魯君宋。
魯國從武力方面也就雄起了一次,其餘的時間是被列國摁在地上暴打的角色。
而魯國唯一的那一次雄起純粹是靠着不講「武德」的關係,等於是扯下「君子之國」的嘴臉,換來了一次不那麼輝煌的勝利。
智瑤肯定要回報魯國的識時務,再來也是加劇魯國與列國的格格不入,答道:「魯君自是可全身而退。」
這是不但要放走魯君宋以及魯國的貴族,還願意魯國不用花費代價,比如留下一些軍隊當「買路錢」之類。
趙鞅一邊在跟姑布子卿低聲交流,一邊注意智瑤的動向,搞清楚狀況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