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啊,浩浩蕩蕩正在開來的大軍!
那裏,塵煙瀰漫直至天際,模模糊糊的能看見旌旗到處飄飄。
大地,隨着智氏大軍的移動在顫抖。
其實士兵一開始是跟隨着戰鼓的敲響在邁步,後面也就形成了節奏,哪怕是聽不到戰鼓聲,他們還是會按照形成的節奏感在邁動步伐。
進行觀看的人,只要他們是一家之主,無一不是心情沉重,不為其它什麼別的,只因為智氏這一次展現出來的軍威太過於駭人拉出四個軍團?不講究質量的話,其實魏氏和韓氏也能辦到,不算是多麼駭人的事情。
能夠拉出四個軍團,軍容看上去還像模像樣,能做到這一步的家族,目前好像也就智氏了?
優說不久前吧?趙鞅攻打中山國動用三個「師」的兵力,並不是趙氏湊不出三個由「士」、「徒」和「羨組成的「師」了,他們那是在進行一種新的嘗試。
趙鞅用自己的死亡述說趙氏嘗試的結果並不美妙。
比較令人值得思考的是,哪怕趙鞅要不好了,趙氏依舊沒有動用「晉陽那邊的兵力。
趙氏對「晉陽的重視超乎想像,投入的資源遠比其它城邑多,不畏道路險途遷徙過去了十來萬人,再過十來年必然能經營得固若金湯了吧?
現在出了那種事情,好像是證明了趙鞅的睿智,趙氏面臨窘境起碼有了退路。
智氏的大軍在距離「新田」城牆約三里時停了下來。
大家看到的是大軍停下,懂行的人心裏立刻就是一抽……
那麼龐大的一支軍隊能夠在短時間內止步,代表着軍令通暢,再來就是各級軍官執行命令的效率沒有問題。
剛才智氏的大軍只是花了數十個呼吸就全軍止步,足夠說明很多了。
「我家集結三個軍團,裏面只有一個軍和三個·師能夠做到指揮鏈順暢。智氏什麼時候擁有那麼多軍官,能夠將四個軍團的指揮鏈建立起來?」魏侈沉着臉,心裏並不怎麼美妙。
這幾年,晉國先歷經內戰,又跟諸侯打了幾次,所有家族的原有兵源或多或少都造成了減量要說慘,那當然是跟范氏一再死磕的趙氏慘。
魏氏、智氏並沒有貓着沒動彈,該參與的戰事一場沒有落下,損失肯定也是出現了損失。
韓氏參與的戰事最少,只是前期的損失很大。
狐氏是在內戰進入最後階段才歸國,他們參加了兩次征戰,只是那兩次都屬於武裝遊行的級別。
老牌卿位家族中,韓氏到後面基本是能躲就躲,魏氏和智氏從未退縮。
那麼問題來了,魏氏和智氏沒有韓氏那麼無恥,該打的戰役都有參與,為什麼智氏越打越強,魏氏則是像其他家族那樣陷入衰弱期呢?
魏侈搞不明白,心裏的困惑感很大,懷疑是智氏吞併了中行氏才補足了各級的指揮鏈,並不知道智瑤早就在培養各級軍官了。
「今次智氏徵召四軍』。如此軍容,毀家滅國足矣。」韓不信說道。
是啊,那可是十五萬戰兵,打內戰或許無法短時間平推完畢,贏應該是能贏,只是大家絕對會拼死抵抗贏了的智氏也會元氣大傷以智氏的四個軍團對上其餘諸侯國的話,只要智氏的後勤能跟得上,能夠扛住的國家大概也就楚國那還是楚國的疆土遼闊,本身的人口數量也是龐大,頂住第一波再進入持久戰,輸不會滅國,贏會是慘勝,平局就鬧個兩敗俱傷。
魏侈多少有點不理解,說道:「智氏為何如此?」
說完,他有了新的想法,想道:「必是震懾諸家,以震懾公族、趙氏尤甚。」
智氏在信譽上有保證,悠久的歷史中還沒有背叛盟友的例子,儘管智氏這一波徵召大軍給人帶來很大的震撼,魏氏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驚懼。
魏侈琢磨明白過來,知道接下來魏氏和智氏的相處應該換個調調,繼續讓智氏擔任聯盟中的老大哥了同時,智氏這一波也給魏侈提了一個醒,要麼在軍隊的質量上加強,不然就應該趕緊訓練出更多的士兵,免得後續出了事情沒有自保能力。
其他家族也是那樣的想法,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擴增軍隊的規模,效仿智氏建設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