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也算是一個老牌強國了,成為晉國和楚國的犧牲品才在數十年時間內衰弱下去。
以實力論的話,鄭國長期排在一等強國的梯隊,一度掉落到三流國家的梯隊,後面略略緩過氣來重新登上二等強國的位置。
能夠在春秋時期成為一等強國並不容易,首先綜合國力不能太沒有潛力,再來就是軍事實力要有保障。
拿晉國和楚國爭霸時期來算,晉國和楚國算是超級強國,齊國、鄭國、秦國處在一等強國的隊列,魯國、衛國、宋國、吳國、莒國應該是二等強國,能算是三等強國的則有陳國、萊國、曹國、徐國、鍾吾之類的國家,其餘則是不流入了。
現在的話?估計是沒有了公認的超級強國,變成晉國、楚國和吳國排在一等強國的梯隊,鄭國、宋國排在二等強國梯隊,三等強國裏面有秦國、齊國、越國,剩下的不入流。
每一個歷史階段計算實力肯定會有變化,根據的是當時哪個國家面臨什麼樣的狀況。
所謂的超級強國是什麼?有很大的國際聲望肯定是硬性條件之一,要不然哪怕疆域範圍廣闊以及人口、資源充足,雙拳難敵四手之下,一再遭到圍毆肯定也要遭。
有強大的名聲且本身實力足夠,更有願意聽從指示的盟友,不是超級強國是什麼?
之所以說諸夏大地目前沒有超級強國,根本原因在於不存在某位諸侯發出號令,其餘諸侯立馬景從雲集。
所謂的沒有超級強國,原因之一還有無法以單獨一個國家的實力橫掃列國。
看上去那麼強大的晉國,一波內戰之後看似幾個家族變得強大,可實際上晉國的總體實力必然是遭到削弱的。
更重要的原因是,比如智氏想拼命能集結起五個軍團,要命的是其中的四個軍團會被其餘家族牽制,能用在國外的僅剩下一個軍團。
說白了就是晉國內部太複雜,無法用全部的力氣對外。
不獨晉國,楚國其實也是一樣,需要花在內部的精力永遠比用在外部更多。
吳國為什麼能夠在現階段看上去光芒萬丈?不是他們的疆域遼闊和人口、資源充足,主要是他們內部團結,幾次打贏了楚國又帶來充足的聲望。
了解一下列國邦交的轉變就能清楚到底是個什麼情況,以前諸侯不斷派人到「新田」,不管是純粹的巴結,還是請求晉君調解矛盾之類,能看到的就是晉國一片欣欣向榮。
「現在好多國家都往『吳』跑了啊!」智瑤在看情報。
吳國以前的都城叫「梅里」,後來闊起來建了新的都城,以「吳」命名。
智瑤翻看翻去,找到了關于越國的情報。
大約在兩年前,勾踐被夫差放了回去,隨後過上臥薪嘗膽的小日子。
一開始夫差對勾踐的監視還挺嚴密,以至于越國上下的事幾乎都是由范蠡在操辦。
有相關的情報顯示了一點,也就是勾踐挺討厭范蠡這個人,偏偏又給予極大的權利。
智瑤納悶地想道:「勾踐為什麼討厭范蠡?」
如果范蠡是楚國那邊給越國輸送的人才,其實就能夠解釋得過去,包括越國干挺吳國之後,范蠡立馬選擇歸隱這一條。
夫僚接過智瑤遞來的情報,看了一遍之後,說道:「其人有財,財來歷成迷,採購亦是來路難解。」
史書上的范蠡是一個極善經商的人,並且還總能從別人不知道的渠道獲得商品,再神不知鬼不覺地採購軍事裝備。
裏面要是沒有貓膩,誰信啊?
商品總不能是從土裏挖出來,肯定是有人進行製造。能夠製造出來,以常理來說肯定追求更大的利潤,走價高者得那一套規律。
軍事裝備的製造難度更高,想要成規模的生產需要有很大的底蘊,大宗的尋常物資買賣挺正常,大批量的軍需物資光製造就是一種麻煩,真不是隨隨便便哪個家族就能辦到的。
智瑤臉上有着謎一般的微笑,再次找出一份情報遞給夫僚。
這一份情報還帶着圖片,看上去是好像包含了楚國、吳國和越國的山川地貌。
「這……」夫僚還是看了相關的一些城邑名稱才琢
第212章:不着急,真的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