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魏氏訓練新軍的時間比智氏早得多,他們老早就在建設重步兵,甚至都將戰車給捨棄了。
不過,魏駒說的魏氏新軍並不是早在建設的重步兵。
晉國內戰期間,魏氏動用自家那支重步兵的次數很少,後面打中山國就更不合適了。
中山國有平原, 大多數交戰爆發在山林,把重步兵拉過去找罪受嗎?
晉國最先訓練新軍的家族並不是魏氏,其實是郤氏,後來被智氏和范氏瓜分了絕大多數,對范氏的加強或許沒有那麼明顯,智氏得到郤氏的建設成果則是極大的加強家族戰鬥力。
智氏的「潮水攻勢」就是從郤氏那裏得手。這種攻擊形態一直到近現代還在使用, 腳盆雞取名叫豬突戰術。
訓練新軍期間,智瑤都無法將得之郤氏的戰術戰法抹掉, 乃至於需要進行契合。
大家覺得魏氏先搞新軍,說白了就是魏氏活到最後,跟原歷史上智瑤的各種成果被趙毋恤篡奪,其實是一樣的。
智瑤搞定了魏駒,兩人先行商討怎麼征討鄭國,等趙伯魯回到「新田」再一起前往拜訪。
「伐鄭?」趙伯魯剛從『晉陽』回來,本來很高興魏駒和智瑤前來拜訪,聽到主題就有點愁眉苦臉了。
魏駒說道:「鄭國至今仍未致歉、賠禮。」
有點沒頭沒尾,趙伯魯還是聽懂了。
智瑤說道:「我出三『旅』,魏氏亦是此數。」
所以, 就是小打小鬧而已, 不是什麼大動干戈。
趙伯魯可算是鬆了口氣。
要是那種起碼出動幾個「師」的戰事規模, 必定會給現在的趙氏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
只是吧?趙伯魯表示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準備。
魏駒與智瑤對視了一眼,有各自的想法。
三個「旅」而已, 哪怕趙氏再怎麼衰弱,拿出來應該不存在困難才對?
難道趙伯魯名義上是家主,無法真正做趙氏的主?
類似的問題,不管魏駒還是智瑤,交情再好也不能問出口。
「如果背後做主的人是趙毋恤,他絕對會往陰謀論的方向想。」智瑤心想。
趙氏內部到底是什麼情況,其實不難掌控。
接下來智瑤密切注意趙伯魯有沒有派人前往「晉陽」即可。
趙毋恤一直待在「晉陽」那邊,不出意外短期內沒有可能出現在「新田」這座都城,乃至於不適合去「趙」地。
當然了,智瑤和魏駒只給趙伯魯一個月的時間,期限將到之前,趙氏參不參與攻打鄭國都要給出正面回復。
在這期間,智氏和魏氏都會先行徵調部隊,集合地點放在了「原」地。
相繼回到「新田」的其餘各「卿」,他們得知智氏、魏氏和趙氏要聯合起來討伐鄭國,經過了解並不是國戰,一個個就有點小心思了。
智瑤這一次會帶上新軍的兩個「旅」,老式的一個「旅」,輔兵的安排大概是兩千左右的總數。
本來有多少輔兵這種事情,主家……也就是智申或智瑤都不好干涉,納賦的小貴族和「士」想帶多少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現在規則變了,智瑤將智氏的軍事規則弄得更加明細,說白了就是約束力遠比之前更高。
對於規則的改變並不是沒有阻力,牽扯到方方面面的改動, 利益受到波及的人一定會有許多,他們覺得有利會樂於接受,將會損害他們的利益不免會抗拒乃至於阻攔了。
智氏的新軍,他們裝備什麼武器都被嚴格規定,不存在主家無償贈予,可以是租用,也能是購買。他們不會獲得軍餉,獲立軍功則是能夠得到土地、住宅、奴隸以及其它物資上面的獎勵。
不一定是要親自殺人,參加某次作戰,集體獲得勝利,一次勝利獲得什麼樣的賞賜,分為小勝、大勝之類,再累積勝利的次數,次數到達一定數量又是什麼賞賜之類。
出現比較大的改變是,參戰人員不需要再自行攜帶糧食,吃喝由主家進行提供。
智瑤還將什麼身份地位吃什么喝什麼的那一套拿了出來,目的跟商鞅的設想一致,使
第230章:再一次的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