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科技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導致的醫學模式轉變過程,為醫學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詞字閣http://m.cizige.com醫學心理學的發展也經歷了由心理學與醫學的局部結合到向醫學全面滲透的過程。
所謂醫學模式(dical odel)是指一定歷史時期內醫學發展的基本觀點、概念框架、思維方式和發展規範的總和。它反映了在某一特定時期醫學理論的高度概括和哲學思想在醫學中的反映,既包括以醫學發展指導思想為核心的醫學觀本身,也包括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取得的知識體系,還包括在這一指導思想支配下的全部醫療衛生工作實踐。
醫學模式的演變,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一、自然哲學醫學模式
自然哲學醫學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 dical odel)是指以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來解釋疾病和防治疾病的醫學思想。它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以樸素的唯物論、整體觀和心身一元論為指導,擺脫迷信和巫術,摒棄「神」對人體和環境的束縛,強調人的心身統一,注重自然環境與疾病的關係。我國的《黃帝內經》和古希臘希波克拉底的醫學思想體系就是這一模式的代表。
二、生物醫學模式
生物醫學模式(biodical odel)的產生是文藝復興以後,特別是近百年來近代醫學科學取得重大進展的結晶。它的基本觀點是每一種疾病都必須在器官、細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測量的形態學或病理的變化,都有確定的生物學或理化方面的特定原因,從而可以找到相應的治療手段。這種立足於生物科學對健康和疾病的總看法,即所謂生物醫學模式。
從16世紀下半葉開始,人們建立了實驗醫學。17世紀下半葉英國醫學家哈維(willian harvery)建立了血液循環學說,作為近代醫學的標誌,它把立足於科學實驗的近代醫學同此前原始的、巫術的、經驗的古代醫學區別開來。此後,人類在對疾病與健康的認識和處理上,獲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果18世紀法國病理學家莫干尼(ani)發表了《論疾病的位置和原因》,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有和它相應的一定器官的損害,把對疾病的認識推進到了器官水平;1世紀中葉,德國病理學家魏爾嘯(rovirchow)發表了《細胞病理學》,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是局部的細胞損害,把對疾病的認識推進到了細胞水平;20世紀50年代以後,分子生物學的建立和發展,使人們對疾病的認識深入到分子水平;1世紀下半葉,以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lpasteur)為代表的學者們相繼發現了大多數傳染病的病原體;20世紀上半葉,各種維生素和激素的陸續發現,確知了許多營養缺乏病和內分泌疾病的原因;近40年來,人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已查明數千種疾病屬於遺傳性疾病,並可在基因或染色體上找到病因;20世紀內抗毒素血清療法、砷劑驅梅療法,磺胺藥、抗生素和驅蟲藥的發現以及外科手段的進步,使多種疾病有了特異性治療方法。
這些立足於生物科學成就之上的醫學進展,使人類在疾病的認識、治療和預防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因此,人們創立了「生物醫學」(biodice)這一術語,以強調生物科學對於醫學的決定性意義。生物醫學模式成為進展迅速的現代醫學的標誌和核心。毫無疑問,無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從現實角度來看,生物醫學模式的產生和發展都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而且在未來的醫學發展中,仍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bio-psycho-soio-dical o-del)是美國著名醫學家恩格爾(engle)提出來的,它集中反映了現代醫學發展的特徵和趨勢。
20世紀以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環境和心理社會因素在人類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日漸突出,人類的「疾病譜」和「死亡譜」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那些主要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寄生蟲病和營養缺乏症大為減少,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