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健康是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它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社會文化的更新及生活方式的改革都起着重要作用。美國小說網 https://m.gogogous.com/完整的健康概念,是指沒有身體缺陷與疾患,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正常,並且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所以健康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良好,一個人有這三方面的完滿結合才稱得上健康。心理衛生(ntal health)的本義就是保持心理健康。
一、心理衛生的含義
現代心理衛生學認為,健康與疾病不是對立的雙方,而是同一序列的兩極,健康會因社會、心理、生物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為了健康,不僅要講究生理衛生、環境衛生,用來預防微生物對人體的侵襲,還要講究心理衛生,以預防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及社會適應不良,只有這樣才是完整的健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教授指出「我們應注意身體的健康,故研究生理衛生,我們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則必須注意心理衛生。」
心理衛生同生理衛生一樣對人類具有積極作用,它可預防精神病、神經症、變態人格、心身疾病及社會適應不良等,還可培養健全人格,促進兒童心理的正常發展,增進廣大民眾的心理健康。實踐證明,心理健康的人其學習成績優於心理欠健康者,工作效率高於心理欠健康者,心理健康的人比較能夠耐受挫折與逆境,易平穩度過社會變故與意外災難,而且有益於延年益壽。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解釋心理健康與心理衛生條目時說「心理健康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的狀態。」心理衛生包括一切旨在改進及保持上述狀態的措施,諸如心理疾病的康復、精神病的預防、減輕充滿衝突的世界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及使人處於能按其身心潛能進行活動的健康水平等。
心理衛生的含義可歸納為以積極的、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當前和發展着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作出良好的適應。按照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和心理發展規律,通過各種有益的教育與訓練,以家庭和社會的良好影響來培養和維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社會能力,使人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創造性活動中保持身心健康,從而呈現一個完整的康強狀態。
心理衛生學是運用心理學與心理衛生的理論、方法、技術來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以確保身心健康地進行創造性勞動的學科。不應把心理衛生局限為保護身心健康,因為心理衛生的意義在於從個體生命萌發之始,就培養人的健康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使人人都成為身心健康的社會成員。
二、心理衛生的發展簡史
心理衛生作為一門學科,它的發展有着漫長的歷史過程。西方心理衛生思想的萌芽可追溯到古希臘希波克拉底,阿拉伯醫生阿維森納(avia)在《醫療之書》中,提到保護健康必需的六點內容——陽光與空氣,食物與飲料,運動與安靜,睡眠與興奮,新陳代謝,情感。上述六點中的情感屬於心理衛生範疇。公元前古羅馬的西塞羅(tstcelow)在《論友誼》一書中,把友誼列為保護健康的因素。這些都表明,當時人們已經認識到情感、人際關係等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
心理衛生在我國也有悠久的歷史,《管子》中的《內業》篇,可以說是較早論述心理衛生的專篇。內,就是心;業,就是術。內業者,養心之術也。管子認為,心是「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的物質器官。他在論述養心之術時,是與講究道德修養緊密聯繫的,他將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為最理想的心理狀態。《左傳》不僅強調了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的密切關係,並且列舉了若干心理失常導致軀體病變的事例。書中所列舉的講究心理衛生以祛病延年的道理和方法,樸實易懂,容易實行,主張養生貴在「和」,生活要有規律,作息要有節奏。《黃帝內經》中有關心理衛生的內容非常豐富。如提到養生要「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就是說,不要自負過高,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貪慾過多,人貴知足常樂;不要做昧心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