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
一場日講正準備進行。
翰林院這邊五名講官,主講是翰林學士石珤,次講侍讀溫仁和、穆孔暉,最後則是翰林修撰朱浩和余承勛。
這幾人的年歲,除了朱浩算是朱四點名要的「年輕講官」,其餘幾個好像都跟年輕不搭邊。
余承勛算是比較年輕,但虛歲已屆三十,溫仁和與穆孔暉則是四十多歲,石珤更是年近六旬……
這種講官陣容,朱浩實在想不出與之前的日講陣容有什麼不同,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他這個新皇的絕對親信,誤打誤撞出現在了現場。
日講也要論資排輩。
資歷最老的石珤先上。
講的是《春秋》禮樂。
換作平時,朱四早就昏昏欲睡,但這次他強打精神,因為他非常期待朱浩上場,更想在日講的間歇,把朱浩叫到一邊,進行一番商談,談什麼不重要,主要是開啟這種全新的君臣對話模式。
以後朱四也就有更多的機會把朱浩叫來,二人可以不用在宮外或是經由他人傳話,就能把大事商議好。
就在石珤講完,溫仁和要出來接着講時,被朱四伸手阻止。
「總聽這些沒意思,本來入夏後,經筵日講都該叫停,但朕覺得應該多汲取一些生活中的常識,還想了解宮外發生了什麼……你們誰來說說?」
朱四等於是給幾名日講官出題。
石珤作為前吏部尚書,如今降職成了翰林學士,但作為楊廷和派系的忠實擁護者,他已然是入閣的熱門人選,前途似乎比之劉春還要好,此時應當由他挺身而出,站出來繼續表現才對。
但石珤卻不知皇帝到底要做什麼。
經筵日講,講什麼內容都是反覆商榷過的,豈能隨便亂開話題?
侍奉一起聽日講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張佐笑道:「幾位學士,陛下的意思,隨便講講就好,什麼內容不重要,只要對陛下治理朝政有益,哪怕只是市井間一文錢的用場,都是可以拿出來說一說。」
溫仁和很拘謹,走出來道:「陛下,如此不合體統。」
朱四道:「現在都已過了日講季節,朕要你們來說的不是經義、禮法這些,朕對於這些早就聽膩了,以後總有機會再學……難道你們就沒點新東西說給朕聽?」
說着,朱四目光已在往朱浩和余承勛身上瞟。
余承勛推了朱浩一把,大概的意思是,輪到你報答楊公信任的時候了,上!
朱浩回頭瞪了余承勛一眼,好似在說,你怎麼不上?
二人居然大眼瞪小眼,就這麼對上了。
「後面兩位,朱翰林和余翰林,朕認識你們……朕想聽年輕翰林的意見,如此也好了解你們秉承的治國理念,難道不打算站出來給朕講講嗎?好或者不好,都可以說嘛。」朱四道。
余承勛很為難,完全不知該講什麼。…
朱浩苦笑着搖搖頭,從幾人中走出,到了日講的案桌前。
朱四看到朱浩過來,不由面帶笑容。
這種感覺他太熟悉了,當初在興王府的時候,朱浩天天這麼給他上課,所講也是天南海北,涉及到歷史、科學、人文、民俗等,聽朱浩講課就好像聽故事一樣,總讓人覺得新鮮有趣,不自覺就吸收了知識。
朱四突然感覺自己好像很懷念在興王府的生活,至少那時候無憂無慮,除了期待朱浩講新奇好玩的東西,就是期待下課後玩耍。
哪像現在?
天天老想着怎麼勾心鬥角了。
「朱翰林,今天你要講什麼?如果你講得好,朕重重有賞!」朱四道。
朱浩手裏拿着楊慎給他准
備的講案。
講案的第一部分是論「仁孝治國」,就是拿史例來抨擊朱四不遵法統的劣跡,把小皇帝抨擊一頓。
第二部分則是宣講「佛偈」,即讚美佛家的詩,需要朱浩詳細講解北宋黃庭堅在廬山所書七佛偈碑的具體內容。
若皇帝不滿意,後面還有一堆,但沒有一個跟儒家經典有關。
朱浩算是看出來了,楊慎不但是在坑他,更是以他為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