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燒石灰
秦家莊,山坡下。
十幾口大窯依次排開,冒着煙,府衛們正忙碌中往窯口送焦炭燒磚,不遠處有人運來石頭,場地清理出一大片以供堆放,還有人在清理路面,賈有財正高聲指揮着大家,秩序井然,熱火朝天。
秦懷道觀察片刻,見沒什麼問題後放下心來,走到正在挖的實驗窯跟前,以前沒做過這種事,全憑感覺判斷和指導大家挖窯,找來一些人幫忙砸大石頭,忙碌到中午時分,兩口實驗用小窯總算是挖好。
飯後,秦懷道再次來到小窯前,窯內空蕩蕩的,也不知道窯壁泥土會不會塌方,心裏沒底,便找人幫忙拿來之前燒好的廢磚,圍着窯壁壘一圈權當加固,也能起到阻隔石灰石和泥土的作用。
然後是裝窯,石頭多了容易塌,秦懷道讓大家先將相對平整的大石頭拿過來,放在窯口兩側及後方,裝高一米左右,中間留空一些,讓石頭間儘量交錯吻合,大石頭耐壓,加上平整迭放不容易倒,交錯吻合不容易移動,也不知道這麼做對不住,先做了再說。
中間留空部分用石頭繼續堆砌,搭成一個傾斜的拱橋,這個空間就是燃燒室,和燒磚差不多,秦懷道試了試,拱橋很穩固,應該不會坍塌,便讓大家開始堆放石頭,每塊石頭中間儘量保持孔隙,方便空氣進入,提高燃燒。
人多力量大,窯又小,沒多久裝好,接下來就是燒,考慮到石頭燒太快容易碎裂導致坍塌,又是新窯,窯壁都是泥土,水氣重,不夠結實,跟燒磚一樣也需要有個過程,不敢燒太快,秦懷道讓大家先小火。
事關重大,秦懷道親自盯着,燒了兩天後感覺差不多了,窯裏面石頭和窯壁都沒塌的跡象,應該穩固,便開始中火,不敢直接大火,怕出事,沒多久發現窯上方的窯帽口熱氣外溢的厲害,溫度流失。
溫度控制不住窯裏面的石灰石就燒不透,趕緊找人幫忙用泥土加厚窯帽口,減少熱量流失,燒到第四天發現窯帽口裏面的石灰石發白,搞不懂這個情況是好是壞,先記錄好,等到了晚上發現窯帽口的石灰石呈暗紅色,說明溫度上來了。
秦懷道琢磨着石灰石必須燒透,溫度必須保持一定時間,太短肯定不行,就好比燉骨頭,想要燉爛除了保持溫度,還得有時間,便讓人繼續用粘土加厚窯帽口,只留一個很小的口冒出火苗,方便觀察裏面情況。
窯帽口被封住,裏面的高溫就竄不出來,只能在窯裏面停留,迴旋,這麼做也不知道對不對,但秦懷道發現溫度控制在窯內,而且在提高,趕緊記錄好。
觀察片刻,擔心溫度達不到,石灰石無法徹底燒透,燒碎,開始加大火,從窯帽口觀察着裏面變化,漸漸發現有些窯帽口裏面的石灰石開始不均勻下沉,燃燒室裏面火色發暗,不夠明亮,像是溫度不均勻。
秦懷道毫無經驗,感覺要糟,溫度如果不均勻,意味着有些燒透,有些沒燒透,估計是窯帽口透氣不均勻導致,與其半生半熟,乾脆一鍋燜,一發狠,讓人幫忙封蓋所有窯帽口,不給透氣,將火悶壓下去再說。
考慮到窯門口同樣會漏溫,連窯門也封住,確保溫度封死,穩住,心裏面做好了最壞打算,待在祠堂哪兒都不去,復盤這幾天的燒制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記錄好,準備回頭再挖兩口小窯試試,就不信了。
一天後,秦懷道也不清楚悶好沒,打算看看,大家聞訊趕來圍觀,都想知道能不能燒製成功,秦懷道讓人將所有窯帽口全部打開,窯門也打開,考慮到冷卻太快可能不行,讓大家將口子開小點,慢慢放。
窯內溫度一千多度,慢慢放需要很久,秦懷道便讓大家每隔一個時辰將窯帽口擴大一些,有序冷卻。
一直到第二天一早,溫度徹底冷卻,大家再次聚集在窯口,秦懷道讓大家拆窯,看到滿窯的石灰,驚喜地上去抓起一把查看,熟悉的顏色,熟悉的觸感,熟悉的味道,心中大定,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大家不知道是什麼,有什麼用,見秦懷道露出輕鬆表情,也都跟着鬆了口氣,賈有財好奇地問道:「少主,這是成功了嗎?做什麼用的?」
「這個有大用,找個地方存放,記住,一定要戴口罩才能搬運裏面的東西,多戴兩層,動作輕一點,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