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計然、伯噽、孫武、文種、范蠡、曾點、孔丘、伍子胥、太子恆,都是慶忌的親近之人,吳國的肱股之臣,知道慶忌早就有了遷都的想法。
只是沒想到,慶忌會決定選擇雍城作為新的都城。
難道說,慶忌僅僅是因為,想讓吳國儘快的消化秦人嗎?
在吳王慶忌六年,即公元前508年十月的時候,吳國正式遷都於金陵。
算一算,迄今為止,已有十八年之久。
但是頻繁的遷都,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終究不是一件好事。
不過,凡事都應該因勢利導,因地制宜。
慶忌緩聲道:「昔日,第一次新法完成之後,寡人遷都於金陵,奠定了吳國稱霸的根基。」
「這十多年來,在我吳國臣民不遺餘力的開發下,金陵一躍成為可以跟臨淄、郢、商丘、陶邑相提並論的大都邑,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商業繁榮。」
「然,金陵受限於地理,偏居於東南一隅之地。」
「雖坐控大江,有天塹為屏障,且交通便利,水運發達,卻仍舊無法作為承載一個大一統國家的都城……」
頓了一下,慶忌又道:「金陵作為吳都的使命,已經完成。遷都,勢在必行。」
聞言,在座的大臣都不由得面面相覷。
御史大夫范蠡進言道:「大王,臣以為,遷都於雍,有些不妥。」
「在大禹時代,計雍州之境,被荒服之外,東不越河,而西逾黑水。」
「至於雍城,雖北枕千山,南帶渭水,東望岐豐,西扼秦隴,卻還算不得王氣之地。作為霸主大國的都城,尚且勉強,更何況是承載大一統國家的首都?」
「請大王三思。」
「宛、申之地,或是郢,乃至於尹洛流域的洛邑,都比雍城不知強上多少。」
不得不承認,雍州,還算是一塊風水寶地。
那裏曾是周室的發祥之地,嬴秦創霸之域。
當年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居於岐,西邊就緊挨着雍城。
因傳說「鳳凰鳴於岐,翔於雍」而得名,以「三絕」西鳳酒、姑娘手(指的是姑娘心靈手巧,手工藝品很出色)、東湖柳而聞名於世……
慶忌是姬周后裔,古公亶父的子孫,現在要回歸祖宗之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聽到范蠡的一席話後,慶忌微微一笑,從桌桉上拿出一張羊皮地圖,讓太子恆接過之後,傳遞下去,使在座的群臣都能看一遍。
「范蠡,準確來說,寡人並非是遷都於雍城,而是一個新的地方。」
「那裏是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陽,可稱咸陽。」
「咸陽囊括周室故都豐、鎬在內,可為絲綢之路的第一站,中原通往大西北的要衝之地。」
「嘶!」
見到慶忌在地圖上畫出的一個圈後,眾臣都不禁瞠目結舌,倒吸了一口涼氣,倍感震驚。
連新都的名字都想好了,看起來慶忌是蓄謀已久!
按照慶忌的說法,以及規劃,咸陽的確是一個好地方。
上古時代,那裏是有邰氏封地,東南部為有扈氏管轄原始氏族部落,屬禹貢九州之雍州。
殷商時期,發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國,西周建立之初,周武王還封其弟姬高於畢,即咸陽原那裏……
慶忌固然取新都之名為「咸陽」,實際上還囊括了西周的豐鎬兩京在內,即漢代的都城長安。
豐鎬兩京,作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號「宗周」。
豐鎬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宏大、佈局整齊的城市,位於灃河的兩岸,豐京在西,鎬京在東。
豐、鎬二京相距甚近,實際上一橋相通,是一個城邑的兩個不同功能的分區,完全可以用豐鎬相稱。
荒古時代,那裏就大片分佈着野稻穀漂香的水田。
豐鎬之地田疇縱橫,河網交織,不僅宜耕宜農,更是宜室宜家築都城。
以農為本的周人,從后稷教稼有邰到公劉遷豳;從古公單父徙於岐下到文王作豐和武王宅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