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恤現在是而立之年,才華橫溢,又善於言辭,當一個禮部尚書,的確是綽綽有餘的。
值得一提的是,曹恤是曹國宗室之後,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十八代孫。
叔振鐸受封陶丘,以國為姓,因此曹恤也是王室之後。
曹恤的祖父公子欣時(第十六世)、父公孫會皆以賢着稱,在吳國也都出任了一方郡守、郡丞。
曹恤早年為東郡郡守時,為人仁慈,尊貴富有,但卻不吝錢財,常施善舉,周濟黎庶,因而深受黎庶的愛戴……
現在的曹恤,是禮部左侍郎,距離禮部尚書只有一步之遙了。
「陛下,臣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當年陪着陛下一起開創大一統事業的老臣,是死的死,走的走,老邁的老邁,陛下應該體恤更加老臣,給予他們恩寵。」
聞言,慶忌頗為不解的問道:「陽虎,難道朕沒有善待功臣,給予他們恩寵嗎?」
「有些話,臣之前不敢對陛下說起。只是,而今臣要辭官歸養,實在是不吐不快。」
陽虎低着頭道:「陛下對待老臣,的確是恩寵無比。」
「每當有老臣要辭官歸隱,回家頤養天年之時,陛下總是會賞賜一大批的良田、宅子、莊園、黃金、玉帛、絲綢之屬,不可計數,不知道能讓幾代人受益無窮,可坐吃山空。」
「然,這只是生前的榮寵。像臣一般,贏得生前身後名,身後的榮寵,陛下應該考慮一下……」
「你但說無妨。」
見到陽虎還在賣着關子,慶忌沒好氣的揮了揮手。
「陛下,如已故的孔丘、計然、伍子胥等人,陛下你都給予上等諡號,然,他們的爵位如何?君?我大吳諸位臣僚當中,又有幾人能得到君號?」
陽虎嘆氣道:「所以,臣請陛下考慮一下,是否讓二三子,得到爵位,以至於百年之後,可有公、侯、伯、子之諡號。」
爵位嗎?
慶忌這才恍然大悟。
的確,像陽虎這種愛慕虛榮的人,看重名利,也很是在乎身後之名的。
慶忌把自己的兒子們都封為藩王,世襲罔替,功臣們則是有的連爵位都沒有,所賜的食邑還不是世襲罔替。
這不是厚此薄彼嗎?
皇子們尊貴,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功臣們自然不敢跟皇子相提並論。
但是,身後之名他們很是在意。
如伍子胥一般,墓碑上,可上書「大吳大司馬武信君伍員之墓」。
大司馬是官職,武信君則是爵位。
吳國已經廢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實行郡縣制,出現了有別於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
這些新設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襲。
武將還好說,畢竟軍功爵位也是爵位。
有不世之功的文臣,諸如已故的季札、計然、孔丘等人,還被慶忌封了君。
但是,那些沒有資格,沒有足夠的功勞封君的文臣如何是好?
百年之後,他們連爵位都沒有,百年之後,墓碑上只能是以官職為前綴,然後是「某某子」。
這公平嗎?
似乎有些不公平。
想到這裏,慶忌微微頷首道:「陽虎,你說的這些,朕會考慮的。」
「你辭官歸養之後,是留在金陵?還是回老家?」
聞言,陽虎想了一下,便道:「陛下,臣想回老家一趟,再折返金陵。不知道臣死後,是否有榮幸,陪葬於皇陵?」
「可。」
「多謝陛下!」
陽虎這才了無遺憾。
……
陽虎離開後,慶忌又派人將太子恆傳召到滋德殿,將評選功臣爵位之高低的事情,交給他辦理。
太子恆負責擬定人選,最後由慶忌裁決。
只是封號的話,慶忌並不在意。
但,功臣們很是在意。
「父皇,這評選爵位之事,標準為何?」